僧兵是寺里地位最低的人,根本不是后世影视里演的那样受人尊重。
他们多不满18岁,成年后就会被转业到庙里其他岗位了。因为官府限制僧人数量,每年转正成为正式和尚的名额有限,没转正的大柱子这样的僧兵,地位就更低。
罗汉堂首座永平除非有什么大事故,平时根本不来。所以才弄出个大师兄代管制度。
这个制度有些欺压弱小,可是也有好处,那就是不担心有人不服,因为师兄肯定比师弟能打。
而且永平规定每月一次比武,师兄弟重新排序。这样狗血的排序方法居然成了激励机制,让大家不敢懈怠。不然自己就成了伺候人的小师弟那伙儿的。
还好永平还规定了师兄弟动手不许用兵器,不许伤要害。不然出人命怕是常事。
李易发现这些僧兵除了每人一根枣木棍,根本没有其他兵器。练棍法是这根木棍,练枪法还是这根木棍。
原来寺院预备刀枪是违制的,怪不得电影里武僧都是一根棍子呢,就是孙悟空那么大神通也是拿个棍子耍,感情不允许玩别的。
看来还是鲁智深聪明啊,就知道棍子上安个铁头改成禅杖。
最可喜的就一样:这些僧兵都识字。在识字率极低的大明可太难得了,当然寺里下这样功夫也没安什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心,而是为将来念经做的准备。
不管怎样说,李易总算有了二百多人的队伍。
这可是自己的班底啊,他立刻着手规划起来。
他把230个僧兵编成一个连四个排,每个排五个班。
连长当然是自己,大柱子任副连长。四个排长分别由盛义、盛智、盛礼和那个外号蚊子的盛文担任,这几个也算打出来的交情。
班长更好任命,由师兄弟排序排在前面的出任就行了。
训练第一步是队列。
队列训练初看就是立定稍息齐步走之类,为什么直到后世全球军队还是要练这个?其实目的是为了训练士兵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服从性。尤其这个时代火枪阵最怕乱了阵型,队列训练就显得尤其必要。
第二步是练体能。从10里越野跑开始,李易打算逐步加到60里越野负重跑。
只是困难来了:由于寺里就早晨和中午两餐素食,然后过午不食,跟不上身体消耗。
李易左思右想一咬牙,干脆自掏腰包吃晚饭,每人三个素馅大包子,四个大馒头。
李易亲自出面找了几家饭店议价,终于一个饭店同意大包子两文钱一个,馒头一文钱一个。
李易真肉疼。
一个人10文,230人每天就是二两多银子,有钱也呛不住这样花啊。
可是寺里绝不会破例开晚饭,想让这些人能练出个样儿也只好拼了。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财狼,舍不出媳妇抓不住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