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厂长应该是被周海洋提前打好招呼的,明确表示,请李墨白放心,自己会安排好一切的。
您接手的,就是一批机器设备,加上十几个编外工人!
“嗯。这样最好,这些编外工人,能力如何,靠谱吗?”李墨白关心道。
赵厂长:“……!”
“李总,你有所不知啊。这国营包装厂,工人有三四十号之多。但是呢,人浮于事,干部,加上正式编制的工人占据了三分之二。这帮人,是不干活儿的。上班就是闲聊!工资还一分不少,所有的活儿,都是靠十几个临时工干。这些编外临时工的能力,您说强不强?”私营包装厂的李厂长冷笑道。
周海洋听到这话,微微皱眉!显然,李厂长这话,说的不合他的心意。有点难听了。
但是话难听归难听,这也是事实啊。
人浮于事,这是国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有限制的拿高薪,不干活儿!脏活儿累活儿全部打包给临时工。
出了差错,也是拿临时工出来背锅。
可怜的临时工啊,招谁惹谁了。
赚着最低的工资背着最大的锅!
赵厂长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这话让他很是下不来台。但是又没法反驳,只得尴尬的额头擦汗!
一旁的蒋大凯觉得场面有点太尴尬了。于是开口道:“这种情况,在国企厂子里,确实是普遍现象。但是现在好多了。上面抓的越来越紧了。市场大行情之下,国企也得改革!不然注定被淘汰!”
李墨白:“是啊。船大难调头,有些情况,也不能完全怪国企!”
“没错,李总说的对。李厂长就是太相当人了。你的厂子不是国企啊。你今天怎么也坐在这儿了?”赵厂长找到了反击的点,直接嘲讽道。
李厂长:“……!”
“好了,好了。今天大家坐下来是来聊合作的,不是吵架的。都少说俩句吧!”周海洋制止住了这场火药味十足的对峙。
“李厂长,绝我所知,你银行十五万的贷款可就要到期了啊。”周海洋对桀骜不驯的李厂长敲打道。
李厂长:“我已经打算找办过桥贷款了!”
这话说的很硬气啊。所谓的过桥贷款,又称搭桥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甲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运作,于是找金融机构乙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甲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乙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乙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
这么干,当中要付出的利息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可不小啊。
除非是,很赚钱,很暴利的项目,一般的生意,不值得这么干。
折腾半天,最后都是给比人打工。
像李厂长这样半死不活的包装厂,再去搞过桥贷款续命,不是作死吗?
周海洋眉头紧锁,他就想不明白,这李厂长怎么这么倔呢?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还不回头,这么头铁的吗?你这么勇敢的吗?非得撞死才肯认命?
李墨白也没想到这位跟自己同姓的李厂长这么刚烈的。有点佩服。
但是,生意场上,可不是你刚烈就能赚钱的。李厂长这极端的性格,反而让他厂子不容易开下去。
倒是蒋大凯,看着倔强不认命,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李厂长,有点惺惺相惜之感!
但也止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