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地域信息的滞后性消除,岳昭可以说是抢占了天下的先机。
在这种班底架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情况下,就需要大量的可靠的专业人才纳入他的囊中。
同时,更有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便是科考的恢复。
其实不止是恢复,更为重要的还有改革。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以来,极力推崇朱熹对四书的注释注解,这也就逐渐演化成了后世人人皆喷的八股文。
明朝初期的时候还好,尤其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八股文起先追求的对仗工整,典雅纯正早已经没了踪影,留给文人的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僵化。
这也是后来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所以,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改革提上日程。
这是个极为浩瀚的工程,岳昭不打算马上实施,如今恢复科考才是当务之急。
这一日他正会同内阁诸臣一起商量此事,座上还有朱明恒安静的听着,虽他为首辅但这种事还需要借以大家的名义。
而叫朱明恒来,则是要让他提前知晓,科考的意义所在,科考的重要地位。
国家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人才,也只有这些方方面面的人才,国家的整体实力才会得到提升。
单一个张居正,就能给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可不幸的是,万历皇帝也只有一个张居正。
如今的内阁有大崔小崔两位大人,大崔在岳昭升任首辅时,晋位了次辅,而小崔仍旧是内阁大学士一职。
因为朝廷百废待兴,很多琐碎的事,都需要内阁的处理,所以岳昭又着手,从六部之中挑选了一位甘大人。
这大概是内阁成员,为数不多的一次商讨。
岳昭看看他们,发现无论是大崔小崔,还是甘樊,都是一副憔悴不堪的模样。
可见平日里的忙碌。
岳昭首先跟他们寒暄一阵,特意在朱明恒面前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结果,朱明恒也按着岳昭的话,亲自跳下座位,表情诚恳又稚嫩的安抚众人。
三人惶恐至极,争相向皇帝表白心迹。
岳昭一番寒暄之后,便将自己要回复了科考的想法说了出来。
朱明恒坐在首位,小脸严肃,静静听着。
“国家当以人才为本,无才则国之衰势。”大崔大人年逾五十多,鬓发有些花白,听上去颇为感慨,他道:“自崇祯皇帝以来,大明已经多少年没有利用科举选拔过人才了,多少有志之士因此而与朝廷失之交臂,这是国之不幸……如今能恢复科考,也是利民利国的好事!”
小崔亦是说:“不错。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首辅大人所言,乃是一件大好事,网络天下人才,为朝廷所用,我等并无异议。”
甘樊笑了笑,憨厚的搓了搓手,也是没有异议。
岳昭象征性的询问了一下朱明恒的意思,算是以身作则,给足皇帝应有的权力和脸面。
“其后便是一些具体实施的细则,需要诸位与我共同协力,将此拟定出来,越快越好,争取今年秋天,先试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