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爱读书,这是好事,来日恢复了科举,是能做官的料子!”岳昭与他们并肩而行,浅笑着说道
五弟努了努嘴道:“他爹都是大老粗,他能做上官么,哎,这两年正劝劝他尽快娶媳妇生儿子嘞。”
岳昭一听,知道这是大家的固有思维,知识垄断在了上层建筑里,阶级逐渐僵化固化,看上去,上位者的确不用操心什么。
因为知识的垄断就意味着能力的垄断,底下没有文化胆识的人,相应的,他们要求过得日子也就不高,官府随便编织一个名目来收取这样那样的费用,只要能活下去,他们也是不会起身反抗的。
稍有一些见识的,懂得了一些其中的规则,转身就换了一个阶级。
总之就是,这个时候的上位者希望,天下都是老实人,都是傻子,偶尔有一两个有才能的,必须要为我所用,然后天下就太平了。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对于上位者来说,九州天下的敌人并非只来自内部,不启民智的结果只能是逐渐没落。
岳昭劝诫道:“这年头读书不易,你儿子既然有此决心,你若是因为家中艰难度日,念不起我倒也能理解,可娶妻生子却也不急在一时,若是真能文采冠绝天下,便是公主也能尚得。”
五弟撇了撇嘴巴道:“大人不知道,这年头我们平头百姓能读书又有什么用,乡试会试都取消了,还念什么念?只有人家官老爷家的,富老爷家的能读!”
岳昭猛然皱眉诧异的问:“乡试会试取消了?”
“可不是么,早就没了,这还读什么书!”
岳昭心中疑惑不解,却又觉得一口气堵在心头,有些愤懑,但仅仅凭借这人的一面之词,未免果决片面,他总该问问清楚才是。
乡试会试取消了,那他要靠什么来遴选人才?
那么一直以来,从山东、河南各地遴选上来的青年俊才,又是怎么来的?
一大串的密云在他心中,令岳昭眉头紧锁。
岳昭匆匆与这些大汉告辞以后,开始翻阅历年、历季,各县汇总上来的情况汇报,他找了很久,还没有找出头绪来,也没有看到有一丝一毫提起的话。
半晌之后,他又坐在椅子上,细细的琢磨了一番。
此年间,中央号召险些覆灭,各地反复易帜,朝廷律法如朝秦暮楚,礼乐崩坏这是必然发生的事。
而作为乡试会试,这种基层测试,等同于中考,很多地方因经济支出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停掉考试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这两地官员说到底还是顺应这个时代客观规律运转的人,认为在不影响给岳昭每年送人的情况下,取消基层考试,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毕竟好多地方都这样做。
再者说,随着岳昭自身的事务越来越多,从月报到了季报年报,这些当地官员选择轻重缓急上报,也能够解释。
总之,没有任何一条理由钉死了他们。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他必须要接受、理解,然后才能改变。
事已至此,岳昭暂时又没有手去整顿这件事,只能先从外围了解了解情况,待山西平定,他也是时候亲自去一趟驻地了。
苏云生安排好点数之人,正往府上走去,这时只听身后有人喊加急信件直奔岳昭的屋子而去,他担心是军务大事,便连忙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