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上年纪的,也没有一个年纪太小的,全部都是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正是一个男人精力智力最佳,能力最为出众的时候。
岳昭一看到这些人训练有素的变换队形,他就知道,今天这场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险峻。
你要问他险峻在哪?
那就是,岳昭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打赢的目的。
他要打的干干净净!
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敌人,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白起的残暴么?
这样说,未免过于片面了。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古代这种脆弱的小农经济之下,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人口。
有了人口,就意味着有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就这么说吧,一个国家人口总数一百万,另一支国家人口最多只有四十万,那我问你,这两家打起来,谁胜谁负?
当然,胜负没有绝对,除非你遇到什么鬼才降世,天命之人,虎狼之师。那基本是没什么争议,就是人多的赢。
所以,白起不可能放任这四十万青壮劳力活生生的完好无损的回去,等着他们来年再组织打一次?
再者说,人口的缺失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对土地失去控制。
种种原因,白起是出于政治军事两种原因所以选择了坑杀。
而岳昭今日面对的四千人,虽然没有四十万可怖,但依旧是满清八旗之中的精锐,这些人,要不就是历代征战,要不就是有特殊身份。
放过他们,跟放虎归山无异。
而杀了他们,则能重创敌人!
这是政治手段中的上上策。
但岳昭还是本持着人道主义精神,跟阿济格交手以后,由堵胤锡与岳昭亲自率军作战,打得精锐溃不成军以后,阿济格带领少股部队冲出了重围,其他人则还陷在其中,胶着着。
眼看一点一点蚕食殆尽以后,还有一些人活着。
岳昭要做的一件事——招降。
至于招降是否出于真心实意尚未可知,但是岳昭说了,表明了他的态度,如果投降,尚能留有一丝生机,如若继续持刀,便是格杀勿论。
这些人不愧是从各家里挑选出来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对视一眼,只是紧紧握住了手中刀刃,没有一丝一毫的妥协,同时怒目圆睁的看着岳昭。
“你们,做梦!我们决不投降!”为首的年轻人汉话尚有几分不流利,但气势磅礴。
这也给了岳昭一个机会,他没有再说话,只是挥了挥手,身后之人便立刻冲了上去,左右开弓之下,互有胜负,但最终,这群年轻人壮烈就义。
没错,岳昭愿意用就义两个字形容他们。
任何一种形式的战争,都只是政治的延续,但任何一支战争中的英雄,都值得尊敬。
岳昭虽心中起伏,却冷眼旁观,冷不丁的,他望向一旁默然不语的连璧,淡声道:“看看他们,你还愿意么?”
“我今日所作,亦是网开一面,不曾有过折辱,历来其他将领的手段,绝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