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转眼过去,眼看又要面临农耕,岳昭又被河南等地的情况编得焦头烂额,即便早有心里准备,然而真正听到蝗灾一事,岳昭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幸亏在河南主持大局的是卢宁,他性情细致,对河南这种特殊之地尤是慎重再慎重,还常常亲自去农田之中躬耕,所以发现蝗虫踪迹的时间很早。
蝗灾在明代历史上真算不得什么陌生的客人了,从天启和万历年间开始,蝗虫就频频做客,来得还特别有规律,农作物一出来,便马上跟着来了。
单就一两个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若是成群结队的出没,那这片土地算是颗粒无收了。
光崇祯年间,便有六百多个县城遭受过蝗虫的攻击。
是以明朝,的确多灾多难。
岳昭叹了几叹,没有掉以轻心,立刻和石太平与邝记方等人商量起怎么办。
也幸好前人所遇蝗灾甚多,是以治理办法也可细细找出,岳昭记得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农政全书》中,提到过怎么治理蝗灾,但他记得不是很清楚,正要去书房亲自找出来翻阅,便听邝记方道:“地势高,困水,地旱,所以生虫卵……”
经他这么一说,岳昭立刻想起来,这正是其中内容,他不由得啧啧称奇,夸奖道:“和光倒是全才。”
还没等夸奖完这个,一旁的石太平便将方才说话的功夫,所能想到的治理办法,尽数写在了纸上。
岳昭细细读来。
石太平一共列举了四项。
第一便是方才邝记方说的,改旱田为水田,蝗虫怕水,可以防止他们大量繁殖的虫卵出来。
第二是养殖鸭子。鸭子可以吃蝗虫。
第三是养殖大鸟,某些种类的鸟是吃蝗虫的。
第四是提前清理虫卵。
“短短几刻,竟有四项,先生真乃神人!”岳昭感叹道
“往上数十年,南北两地各有蝗虫蔓延,其威力之巨大,不得不让人胆寒,是以某曾静心钻研过治理之法,以待来日派上用场。”石太平自矜道
岳昭点了点头:“我立刻让各地方依照此计行事。不过我看,还需要加上一条——千金求取农事贤才!”
这句话可谓是道尽了岳昭的心酸,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便是一团虫儿,几百老鼠,就能立刻对其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农业上面岳昭必须要重金笼络一批人才。
有了这个想法,他便立刻命令各地筛选,然后送到他这里来检验,最后委派任务。
“治理预防蝗灾,不止要河南,各个地方,必须马上行事,落实到每块田里。”岳昭揉了揉手腕,连续批阅多日,他的手腕酸痛不已,但有些事却不好口授,只能尽数写在纸上。
岳昭自己的地方都发命令下去了,可其他疆土呢?
于是朝上他向皇帝提出此事。
朱聿键经过黄道周的事,大伤元气,整个人有些郁郁寡欢,就连一向勤勉的朝政都流露着明显的懈怠。
这件事不可不令部分朝臣高兴起来,毕竟他们从一开始喜欢的就是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
朱聿键变成这样,他们非常开心。
“兹事体大,交由工部与户部通力合作,共商妙计。”朱聿键声色平寂,如同行将就木的老者正强撑着说话。
说罢,他便又目光微落,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