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暗通曲款啊!”
城墙上往来有序,个个身着坚硬的盔甲,手上长矛大刀齐备,有一些腰间还别着鸟铳和抬枪。
经过岳昭整改的衡州变得焕然一新。
之前卢鼎伏诛,临到最后都不愿意在嘴上承认自己曾为清军做事,哪怕摆在他面前的证据凿凿有据。
他坚定的称自己为救国之臣。
岳昭没有再与他多做废话,将一应证据罗列出来,然后依照大明律将他处斩,这样以来任是谁都无话可说了。
能服天下。
卢鼎死后,因为岳昭的准备齐全,所以避免了一场与城内守军发生的内斗。因为合理合法,且岳昭的确人多势众,强于他们。
所以这些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归顺了岳昭。
如今岳昭忙于其他政务,诸事缠身,所以城中事由何腾蛟与邝记方协理。
今日,岳昭是难得的没有被围在案牍之间,有时间出来散散步,顺道也是检查一下这城上攻防建设。
何腾蛟与邝记方也一道陪同,看这架势,倒有点后世政府高官大驾光临的派头,让岳昭暗笑不已。
不过却也十分受用,阶级带来的虚荣感,谁能不爱呢。
岳昭理所应当的走在前面,一左一右,何腾蛟、邝记方各落他半步。
望着山河大好,三人之中也不知道是谁开了头,忽然聊起了福京之事。何腾蛟心中忧虑万分,不免将心中忧愤倾倒而出。
何腾蛟对郑芝龙的所作所为,可谓是万分鄙夷,心里有番话倒像是不吐不快一般:“郑芝龙,首鼠两端,实为小人。此前降服我大明之下,如今又去捧了蛮子的臭脚,也不知明日会去找谁,当真是在世吕布,三姓家奴!”
岳昭听着听着,难免心生感慨,其实也不怪这些文人阶级瞧不起这些人,大明的文人阶级,那绝对是一股子清流。
在清朝以前,其实大臣是相当有骨气的,说话毫不客气,真真将“直言上谏”发挥的淋漓尽致。
明朝算是一个比较能够体现的时代,这个时候大臣从不自称自己是奴才。
这些文人阶级,认为国家哪里有弊端了,第一件事就是骂皇帝。
怎么骂?
朝堂上对着骂,奏折里拐弯抹角的骂,总之就是皇帝不改正,他们就能一辈子都骂。
偏偏皇帝还拿他们没辙。
你说为什么?
你想啊,皇帝一生气,那就是要杀人,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怕死,甚至发展到最后,以死为荣,那是流芳百世,光宗耀祖的事。
这就是把皇帝当跳板了呀,皇帝哪能让他们如愿,于是就罚钱,这些文官大多穷得叮当响,就是罚钱最有用。
了不起了,打个几板子,就怕这些人身体太弱,没两下就死了。
所以久而久之,文人阶级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存在。
以至于后来这些人,成了一方统将,三军之帅后,就是凭借着一股子气,硬生生的拖着清朝,就是被全部打死,也拒不投降。
所以,可以说何腾蛟并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但那是困于时代局限和战略落后的限制下,从客观来说,何腾蛟可以称得上一个优秀的抗清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