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这群不知好歹的农民,死了好!大快人心!”
“正是正是!哈哈哈!天下喜讯!”
“大顺已然灭亡,大清也指日可待!我大明只需要积蓄力量,必然会东山再起!收复失地!”
朝堂上,不少人在议论纷纷,他们个个面带喜色,如同自己发了大财一般。
坐在髹金雕龙木椅上,上面仿制的四支金灿灿的蟠龙因为制作着急,仿制的有气无力,虚有其表。
每次隆武帝朱聿键看到时,总会觉得,那就是大明最后的归宿了。
可他身为大明王室子弟,国家式微,倭寇当朝,他岂能坐视不理?
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救国家于危难,济苍生于火海。
朱聿键看到底下朝臣的大笑连连,心中一叹,不免愕然。
这个时候,应该集结所有抗清力量,伐纵连横,先把最强的倭寇打下去再说,否则各自分崩离析,岂能抵抗的住清兵的追击?
朱聿键这些想法,曾深切的跟黄道周、郑鸿逵、郑芝龙讨论过,然而三人支支吾吾,莫衷一是。
郑鸿逵每每听他说此话,不过是说上几句,皇上不要忧心,您是天命所向,岂能轻易言败?然后再驳斥他,说他不该对那些推翻了崇祯帝统治的乌合之众,抱有期望。
郑芝龙也差不多,他自称自己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没什么可怕清军的。
而黄道周,他每每闻言整个人便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悲伤,可最终还是叹了又叹,最终不语。
朱聿键有一次在朝堂上,擅自提出了这个想法,不曾想,底下反应异常激烈。
他们的口水,几乎要把朱聿键淹死在这龙椅上了,他们个个怒目圆睁,如同什么贞洁烈女,仿佛朱聿键在玷污他们的清白一般。
他们作出以头抢地之势,仿佛朱聿键再多说一句,朝臣们个个便要血溅当场。
而此时,每每都是郑芝龙出来打圆场。
朱聿键没有兵力,也得不到朝臣的支持,久而久之,这件事他便也闭口不提了。
“皇上!今日之事,您意下如何?”堂下有人问
这一问,便让大家肃静了起来,目光纷纷落在了朱聿键脚边。
此人说的是浙江布政司起义的鲁王一事,之前清军跨江而过,打击了在那里起义的鲁王朱以海,算是将那边起事的朱以海打的再无翻身之地。
眼下,有一小股打着朱以海的名义的人派来使者,向福京求救,并且愿意承认福京政权的正统性。
按理说,从朱聿键刚刚的思维逻辑出发,能够打击清军的来者不拒,然而底下朝臣却有诸多争议。
无非是因为之前鲁王在杨国维,钱肃乐的扶持下在浙江布政司起义登基,沿用弘光号。于是乎两家谁也不知道谁,刚好撞上。
因为隆武在前,所以朱聿键好心派遣使者带过去赏银和信纸,摆明了是招降,让朱以海退回藩王,其他人也通通加官进爵,其他人倒是一百个同意。
唯有自称有从龙之功的杨国维等人,死活不同意,所以双方就闹掰了。
后来还没等他们干仗打起来,清兵就先去了浙江那里,鲁王政权覆灭,也代表着他们的确是唯一的正统的大明。
而他们的一小股军队,帮还是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