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眼下,他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那位死死攥着他的手,问他是不是岳昭的人,被人救醒了。
岳昭也得知了他的名字。
“我叫杨家胜。”他脸色苍白的说
岳昭点了点头:“杨国栋是你叔父。”
这不是疑问句,是陈述句。
杨家胜虚弱的点头,心里却在不停的打鼓。
要不是他们得罪了清兵,又怎么会无人投靠,最终不得不来滋阳城。
虽说他们杀了清兵,可同样的就在几个时辰前,死在他们手上的湘军,也不是个小数目。
岳昭岂会不计较?
杨家胜摸不准主意,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绝对是害怕后面追上来的清兵报复,害怕匆忙之下就来到了这里。
眼下,危险暂时解除了,杨家胜的怯懦重新占了上风。
不过他还真不了解岳昭。
在岳昭看来,战争没有绝对的敌人。
他看杨家胜目光怯怯,便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就转了一个话题。
“对了,你们抬过来的那具尸体。”岳昭故意停了一会,想看看他的反应“他就是你们的都指挥使吧?”
“叫什么名字?”
看杨家胜目光愣愣的,岳昭只好摊手道:“给他离个墓,总得知道名字吧。”
杨家胜更是彻底愣住了,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怎么反应才好了。
岳昭保持着人道主义,没有催促一个伤残人士,等了一会他,这才听杨家胜吞吞吐吐的说:“李成显,李成显李大人。”
“李大人说他是李定国大人血出同源,总算没有丢了他们的脸。”
岳昭一愣。
李定国?
少时从张献忠起义,被后世称为明末农民领袖之一的李定国。
就是那个不久之前跟自己曾有一战的被自己放过的张献忠之义子,改名叫张定国,后来成为了第四旅的旅官。
张献忠在与岳昭的角逐中,没能占得上风,反而兵败于此,不得不避其锋芒,退回四川。
后来,岳昭也曾听说过,张献忠率部击退袭扰四川的建奴人的事。
原来,即便张献忠退回了四川,即便他们在自己手上铁戟沉沙,也走上了扛清的道路。
岳昭不禁感慨万分。
明末时期,随着清兵入关,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个时候,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他们所率领的部下,竟然成了抗清的主要战斗力。
而历史上李定国更是其中可以留名青史的人物。
原时空里,李定国四十二岁生辰日,突发疾病,临终前还在嘱咐儿子,宁死荒郊野外,不可降清。
当初自己能够招降他的原因之一,不正是如此么?
不过,李成显这个血出同源,当真是不客气。
也不知道是表了多少房的亲戚,也说自己与李定国血出同源?
岳昭不禁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