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乡、鱼台的官兵降兵没有被岳昭打散重组,毛易就能看出,自家大人是想让他们当炮灰,去尽可能的消耗杨国栋所部兵马的。
既然祁留柱所部想要先来一出自相残杀,毛易乐得看上一出好戏。
岳昭不止一次的告诫过他们,打仗不是儿戏,一时的敢打敢杀、好打好杀是不可能永远拿到优势、胜利的,唯有沉下心来掌控全局,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湘军在雀鹳山这一役中,是以防守者的身份进来的,再加上他们的兵马数量是柴信中所部的数倍之多,只要他们不乱了阵脚,该着急的永远都是对方。
事实上,湘军这边猜的不错。
柴信中曾不止一次的告诉过祁留柱,一旦设伏计划失败,攻击金乡、鱼台所部的降兵,从而迫使他们自乱,溃败哗变,将是他们最佳的切入点。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被杨国栋放置在山东州县上的卫所官兵,究竟有多么不中用。
让他们剿匪都有可能只有三成胜率,而现在让他们突然面对装备精良的精锐骑兵,只有待宰的份。
金乡、鱼台的一千五百余官兵降兵,见祁留柱率领着六百余骑兵马队,径直朝着他们冲杀而来后,慌乱之下,他们硬着头皮上前进行抵抗。
可仅仅只是一个冲锋之下,伴随着三眼火铳的“砰砰砰”直射,一千五百余官兵降兵当即就被打死打伤了两百多人,剩余的一千多人也被冲散的结不了阵,乱做了一团。
祁留柱见状大喜,准备带着麾下骑兵马队再回身冲杀一遍时,却猛然发现,这金乡、鱼台剩余的一千多官兵降兵们,在他们的一次冲锋之下,竟然没有炸营,甚至还顽强的想要继续结出阵型来,试图斗争到底
这种离奇,且不符合常理的场景,让祁留柱想破脑袋也没有想明白,明明在己方不堪重用的卫所官兵们,怎么投降湘军之后,反倒是变得更加坚毅不拔起来?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正在袭扰夏老七、杨之柱所部的柴信中,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祁留柱、郎思宽那边打开局面,于是柴信中被迫离开正面战场,带队奔至一处山坡,积蓄胯下战马体力的同时,看向了祁留柱这边。
见原本的筹算的几个计划,接二连三的宣告破灭,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的柴信中,心中顿时有些茫然失措。
柴信中不知道的是,早在俘获金乡、鱼台的官兵降兵没多久,岳昭就不止一次的向他们制定过晋升湘军的计划。
其中关于杀敌多少、立功多少的基本条件就不用多提了,若是他们能够在战阵上坚持下去,并且打赢了杨国栋所部兵马,所获得的的一切战利品,由他们自行分配。
甚至战功卓越者,在战后掌管一州一县一府之地,都不是问题!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他们也不敢确定岳昭的许诺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可他们以前没得选,现在也更加没得选。
从前是炮灰,现在还是炮灰,可谁有愿意一直当炮灰?
他们想活,不愿意跪着活,更想站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