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湘军总的来说还是不缺粮的。
不过不缺粮不代表着不能勤俭持家,岳昭为了尽量减少粮食的消耗,决定让汝宁府的百姓们,也加入进来。
尽管现在的湘军,别说做到后世子弟兵与乡亲们鱼水情的程度,就连真正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程度也做不到。
带不代表着现在湘军在一部分百姓眼中的口碑就不行。
从湖广至江西饶州,再到武昌、凤阳至汝宁。
岳昭坚持湘军攻城拔寨之后,不祸害百姓、不制造无辜杀戮的选择,终于迎来了初步效果。
在得知湘军临时征辟民夫运粮,并且免费提供粮食和一定钱银后,汝宁府大量的百姓、刚刚忙完春耕的农夫都不约而同的涌进了汝宁城,积极参与湘军的工作中。
有不少前明的文人、乡绅们很是费解,难道这些百姓们就忘记了他们是大明人了吗?
岳昭对此却是心知肚明,此时的忠君爱国仅限于那些知识分子,地里刨食的百姓们只懂得一个道理。
谁让他们活下去,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爱戴、拥簇谁。
后世的为了民族,为了祖国,在这个年代,就是一个笑话。
岳昭自知做不到后世教员那样的伟大程度,所以他尽可能的用利益,将百姓们捆绑到自己的这个阵营中来。
“好家伙,你就是我的荀彧、李善长啊。”
当岳昭得知柯昭义五天的时间就将粮草调控好了,立马就忍不住派着柯昭义的肩膀,非常欣慰道。
荀彧于曹操,李善长于朱元璋是什么地位,柯昭义自然明白,可他为什么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这两人下场似乎都不怎么好啊?
不过好在柯昭义知道岳昭没怎么读过书,所以也没敢往深处想。
而一时心直口快,事后察觉到自己打比喻打错了的岳昭,也立马转移话题道:“你和诸葛云留守后方,我很放心,好好干,到时候我上奏永昌皇帝陛下,给你封侯封伯不在话下。”
柯昭义自然连连向岳昭致谢,至于封侯封伯是不是真的,其实作为文官的柯昭义,真不怎么在乎。
就如同石太平一样,柯昭义更想施展自己的一身抱负。
兵马很快就集结完毕,三天前才被岳昭从汝宁城上箭楼放下来的刘元,再次恢复了岳昭头号泥腿子的身份,他扯着嗓子喊道:“吹号,擂鼓!”
很快,悠扬的号角声便深沉的响起,战鼓声赫赫,所有的湘军将卒们齐齐看向点将台上的那一抹身影,随后又将注意力,放在了点将台下的一百五十多辆满载十来个木箱的马车上。
岳昭先是下令将其打开,随后满满登登、锃光发亮的白银,就这样出现在了两万湘军将士的眼前!
“说一些空话,画一些大饼这样的事情,我岳某是干不出来的。”
岳昭拿起自制的铜喇叭,大声喊道:“接下来我们要去做什么,你们都是知道的。”
“这里是二十五万两真金白银,一级一级的平分下去。”
“这只是一个开始,事后还会论功行赏!”
“哗!”
在场的所有湘军将士们,都瞬间激动了。
许是军规军纪还牢记于心,他们没有大喊大叫,而是目光灼灼的看向点将台上的岳昭,然后又看向白花花的银子,身躯皆微微颤栗着。
没有人不喜欢跟着这样上位者做事,也唯有如此,才会让他们更加拼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