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昭义闻言一愣,随后皱眉深思道:“罗将宋只说陛......明王已死,却没有提及对方世子的下落。”
“你这老倌的称呼倒是变得快。”岳昭感叹了一句,随后若有所思道:“你说若是将明廷太子正在南逃的消息告诉南京方面,如何?”
柯昭义原本被岳昭的话弄得有些尴尬,不过一想到自己已经是降臣了,不改称呼难道给别人把柄吗?
可一听到对方后半句话后,又一脸迟疑道:“您这是要干什么?”
“名不正,则言不呐。”岳昭意味深长的说道。
......
自漕运衙门被河南顺军一堵,江西大阳埠一战败退后,南京那边已经很久没有消息来源了。
这不得不“夸赞”皇帝朱由检一句,一切的一切,与他将锦衣卫、东厂裁撤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失去了耳目的皇帝,那就真的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了。
尚不知北京已经沦陷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部堂,枯坐在南京兵部衙门的签押房里,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鬓角上已经出现了白丝。
如果不是当初魏国公徐弘基亲自前往大阳埠,将不愿回返的史部堂“请”回南京的话,怕是咱们的史部堂还真就死磕在了大阳埠。
作为当了快四十多年魏国公的徐弘基,不得不说洞察人心还是有一手的,不管别人如何相劝,都置若罔闻的史部堂,被他用几句话就劝了回去。
“部堂一心求死,本国公自然不会阻拦,可部堂为什么就不想着回到南京之后,再想办法调兵平贼呢?”
“国事如此艰难,部堂为何就不想着替陛下继续分忧,替百姓继续担责?”
史可法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再次振作起来,返回了南京。
可回去没多久,他立马召集文武百官和一帮南京勋臣在兵部衙门升帐议论此事时,却又被现状,当场泼了一盆冷水。
南京京营经大阳埠一役,可谓是损失惨重,而守备军的无能、还有临阵脱逃,直接就让镇守太监陆忠俊也是老脸红的不敢与人直视。
因为他的错信他人,弄得万余守备军根本就没有回到南京的想法。
而且南京方面还不能派兵去剿,因为有些人担心,只会越剿越多。
于是这一来二去非但没有在反贼的手中讨到便宜,反而白白损失了两万多兵马。
这种状态下,别说继续调集兵马反攻江西了,就连维持南京的安稳,都有可能会出现纰漏了。
有兵部侍郎看出了南京兵马的糜烂,于是建议史可法筹练乡勇,让他们来代替京营。
南京户部尚书立马出来阻拦:“筹练乡勇是应该的,可钱粮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江南富归富,可那是民富,是乡绅富,和他们南京朝廷富不富没有半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