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纸永远包不住火。
除了南下占据长沙、湘潭的岳家军第三师第四师的将士们晚很多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他们家岳大人成为国公爷,兼湖广总督的消息,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湘军。
反贼出身的湘军嫡系将士并不知道,岳昭的这个国公爵和他们所认知的国公爵不一样,在他们眼里,顺朝与明朝是两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甚至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说前不久才和明军打的你死我活,这才几天的功夫,我们家大人就接受明军的安抚了?
而明朝降军出身,刚加入湘军不久的那些降兵们,却是另一个神情。
虽然很满意湘军的粮饷制度,再加上湘军上下一向标榜他们不是“反贼”,但在他们心中还是湘军根子就是贼军的。
可如果和传闻里的一样,闯王李自成真的在西安称帝建立顺朝的话,那他们湘军就真的摇身一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正规军”,那对他们来说,心里就没那么抵触了。
当明朝的兵还是当顺朝的兵,对他们来说,比当湘军的兵,要有档次一点的。
毕竟岳昭一开始,连个正式官职都没有设置,头上顶着的还是明朝千户官的名号。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家大人成国公爷,还有总督大人了。
这种身份的改变,在岳昭看来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就是一个头衔加在了他的头上,但对于底下的将官将卒们来说,他们更加有盼头了。
他们家的大人都是国公爷了,他们努努力,说不定也能弄个侯爵、伯爵当当。
看看大明的勋贵富贵了三百年,他们这些底层出身的“反贼”“降兵”们,谁不眼热?
诚然李自成的这个顺朝维持不了几年,但这种事情除了岳昭之外,根本没有人能够猜预料到。
所以岳昭十分心安理得的接过了“顺朝”的旗帜,为以后接受“顺朝”那丰厚的遗产,埋下伏笔。
抗击满清鞑子的主力,从来都不是什么南明,而是李自成的顺军,和各地不愿当亡国奴的军民百姓。
在岳昭的计划中,南明只是给他提供粮草粮饷的“后勤基地”罢了。
“国公爷,这是在下拟定的湖广官员名单,还请国公爷确定一下。”
第二天中午,就在所有湘军都在欢腾,岳昭却正准备午休时,孙嘉带着一份名单来到了他的面前,寻求指示。
不过说是指示,可在岳昭眼中,这更像是先斩后奏的意思。
好在岳昭早有准备,知道接受了李自成的封爵之后,还得接受裹挟着大义对自己的安排。
对此岳昭只觉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在我的地盘上,我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直接拒绝,你又能奈我何?
听调不听宣了解一下?
我扯你的虎皮,是给你面子,但你若是让我去给你弄来肉食,那就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