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岳千户他们来了。”
在太阳下暴晒一下午的崔参将,其实早就已经非常不耐烦了,但奈何岳昭形势比他强,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当看见天边出现了一队兵马,并且伴随着明哨飞奔时,传递回来的消息,崔参将终于如愿以偿的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岳千户,他一边让人去通知在凉亭休息的郡王爷,一边又通知乐班,让他们随时准备奏响凯乐。
“来了就来了,难不成一个小小的千户,还真要我这个亲王之子,堂堂郡王去亲迎不成?”
正在凉亭喝酒小酌的郡王乃是楚王朱华奎的三儿子,授封荆利郡王的朱盛栋对于一个小小千户的凯旋,自然没放在心上。
宠荣了近四十年,他连一个都指挥使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在意比都指挥使低了几个台阶的小小千户官呢?
可谁知道他那六十几岁的老父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跟着李总兵与崔参将两人一起瞎胡闹,朱盛栋为了在他父王面前刷存在感,想着能不能在其薨逝之后,更进一步,挤了他体弱多病,眼瞅着就不行了的世子兄长位置,由郡王变为亲王。
若不是他聪明,以孝道为由,将他父王朱华奎给拦了下来,并且主动请缨了下来,不然就会被他的四弟、五弟,给抢了先。
说来也奇怪,整个朱明王朝,除却开国太祖朱元璋之外,朱棣这一支的子孙都不旺,仁宗朱高炽才四子,宣宗朱瞻基更是就两儿子,大明战神明英宗就不说了,其子宪宗朱见深差点绝嗣,留下个孝宗朱佑樘看似是个痴情种子,可儿子也就武宗朱厚照一个。
朱厚照更绝,没儿子落水死了,便宜了嘉靖这小子,折腾了朱明王朝几十年。
再看崇祯朱由检皇位怎么来的,还是他皇兄天启无子,兄终弟及来的。
再反观各地的藩王郡王,从开国的十几人,竟然发展到了现在的上百万之巨,楚王朱华奎虽然扣,可子嗣也不少,光是嫡子庶子封为郡王、嫡长孙庶孙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差不多有百来人!
若不是数十年前,张居正为相时,强行削了这些各地宗室的大半俸禄,不然大明朝早三十年就被这些宗室吃垮了。
可换个角度讲,朱盛栋这些各地宗室宗亲,也觉得非常委屈,谁让朝廷提防他们,不允许他们科举、经商、离开封地呢。
这种情况下,他们简直就是被当猪养,不吃喝玩乐,使劲造孩子,还能干什么呢?
所以别看朱盛栋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在他的眼中,只有一个楚王的头衔,算得上是终生追求了,除此之外,只要不被饿死,朝廷不会垮台就行。
别的他都不甚在意。
同样的,与他面前够资格对饮的李总兵,也不是很在意一个千户的存在。
不是从崔参将口中得知,这千户手中还有万余兵马,张贼随时都有可能去而复返,他也懒得出城前来迎接。
谁让他武昌城内的兵马,已经有些青黄不接了。
对于这二位爷的敷衍态度,崔参将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崔参将是真后悔没给他们讲出事情,万一这两位爷给岳昭摆了脸色,一气之下让对方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怎么办?
与岳昭共事了这么久,他可是非常清楚那位年轻人的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