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七月十五日。
一支五千余人,风尘仆仆的兵马,站在长江边上矗立着。
张献忠颤抖着身躯听完了张定国身边亲兵传回来,严峰、金伦所部在汉阳城外被官兵大败的消息后,差点气血上脑,眼一闭的晕厥过去!
遥想年初带着十万大军直扑湖广,这才过去了大半年,竟然就只剩下了这五千人,这种落差谁能够接受的了?
尤其是他张献忠至今都不知道,这支官兵是又那位明军大将所率,又是从何而来的!
憋屈,太过于憋屈了!
“义父......”
眼下张献忠身边唯一,也是仅存的最后一名义子,刘文秀身前劝阻道:“义父,当务之急,应当是改到汉中,回到四川之后重振旗鼓才是。”
张献忠沉默了良久,所有的话都化为了一声叹息,他艰难的点头道:“就按照文秀你说的那样做吧。”
......
每到王朝末年,总会有人试图力挽狂澜,想要救天下百姓于水火,达成王朝中兴的成就。
明末崇祯朝也是如此。
聪明,且有能力的文官武将不少,譬如袁崇焕、卢象升等。
但因为崇祯他本能的生性多疑,以及眼高手低,大部分能人不是被他弄死背锅了,就是吓得再也不敢冒头办事了。
以至于给了后世人一种极大的错觉,都以为崇祯是一个中兴之主,大明之所以灭亡了,全都是天灾与东林党的问题。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崇祯与东林党都有很大的责任。
武昌城的文官之首贺阁老,便是东林党的一员。
当初张献忠在武昌城外撤兵之后,力排众议非要带兵追击的,就是他贺阁老。
“张贼撤兵如此匆忙,定是东南以及南京的援军赶到,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面对贺阁老在城头上的激动之言,楚王朱华奎不同意也没否定,被张献忠围了几个月,说没有一点脾气是假的,要知道这货当年为了一己私欲,还曾指使手下将与自己结怨的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
一个反贼张献忠,逼得他堂堂大明亲王几个月寝食难咽,若不是舍不得家财,早就犒赏全军反击了。
眼下贺阁老有反击的想法,他怎会不双手双脚的赞同呢。
之所以不出声,还不因为怕贺阁老又趁机旧事重提,让他出资赏军。
而持反对意见的,自然是武昌城内的最高武将李总兵了。
“东南援军与南京守备军的赶到,为何我们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收到消息?阁老得提防其中有诈。”李总兵经过深思熟虑后,出言劝阻道:“再者经过数月久攻不下,贼军看似匆忙狼狈的撤退,但我军亦是疲惫不堪,贸然追击之下,很容易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