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岳昭开始布置,并且抓紧补救了棉衣一事。
但其中还是生起了不少波澜。
就好比城中百姓尽管没有出现伤亡,以及被“官兵”凌辱的情况,但还是有不少将卒贼心不死,跑去看上去家境不错的小门小户前敲诈勒索。
造成了城内不少百姓的轻度恐慌。
以及对这所谓官兵的不信任,致使一开始岳昭将制衣的任务发放下去,没多少百姓敢认领。
直到岳昭将抄了贼军千总以及城中大户钱银的一部分拿出来充当定金后,这才让百姓信以为真,开始面带笑意的让家中女眷开始制衣。
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夏老七与毛易等人才真正的了解到了岳昭不为人知的一面。
也或许就是他们的岳大人和其他的官吏将官不同的区别之一吧!
崇祯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温度再次猛降,从城外吹来的寒风凛冽程度,不亚于有人在用挖骨到在其背后狠狠剐了数下。
好在耗时了近乎七天,两千多名六旅将士们的棉衣都紧急制好了。
而且岳昭为了表现一视同仁,不禁将俘获的五百余贼兵打乱重组,编入了六旅的七个团部之中,还给他们也一并分发了新棉衣。
凡事都怕有对比。
当他们得知这伙官兵中,大部分将卒前不久跟他们一样也是由贼兵招抚,摇身一变成为了官兵。
并且每月还有粮饷,打仗立功还能升官,不必担心克扣或者伙食不行,遭遇上峰打压等窘境后,本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被放在后方守城的这群原咸宁县贼兵,顿时争先恐后的囔囔着要“拨乱反正”。
岳昭自然来者不拒,诚然这些人手中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占满了无辜百姓以及贪官污吏的性命,但“创业”初期那有那么讲究,只要能用就行。
现在可不是精减队伍的时候。
当新棉衣发放完毕之后的第二天,岳昭留下一营近两百名将士看守咸宁县后,便带着两千四百余名将士,再次朝着汉阳城赶去。
“这他娘天冷的也太不正常了吧!”
一路上,不少第六旅的将士们,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他们虽然拥有了棉衣棉鞋加身,可正如后世网民们讨论南北谁更冷时一样,北方的寒风是干燥且刮骨的冰刀,那南方就是深入骨髓的冻彻心扉!
更别说现在还只是七月天!若是来到了寒冬腊月,岂不是要将人的骨头都冻碎?
岳昭也觉得这冷的很不正常,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南方又起台风了。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骤然多变的天气,不仅会影响到他,也会影响到兵马众多的张献忠所部。
他就不信,张献忠能财大气粗到让他手下的贼兵们都穿上棉衣棉裤。
“岳大人,前方三丈宽的小河流拦路,可奇怪的是,哨骑沿着河流跑了近乎五里,硬是没看见桥梁。”
夏老七前来回禀,这个消息却让岳昭心底一沉。
附近没有桥梁,就代表着他们除却选择就地建造木筏外,便只能绕路这第二个选择了。
这么冷的天游泳过去很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选,若是让第六旅的将士们感染到伤寒就完了。
并且他们随行还带着五门火炮勒,总不可能还带着五门红衣大炮一起游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