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粮仓被烧的坏事之后,张献忠原为表达一定攻下武昌城的决心,他放弃了围三缺一的常规攻城方式,而是率众四面围城,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模样。
可现实给了张献忠当头一棒,尽管武昌城内士气低迷,但在死亡的压迫之下,他们还是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决心,硬生生的以三万对十万,抗住了长达半个月的惨烈攻城战。
就在被围城后的第十七天,武昌城上下以为张献忠又要继续攻城时,却赫然发现张贼贼军们竟然退后了十里安营扎寨,这让武昌城上下皆松了口气。
随后身在武昌城中的那些大明的官员们开始派出探子查询情况,想要弄明白张献忠为什么要退兵,是老巢出现了状况,还是他们驰援武昌城的援军来了。
然而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张献忠退兵的真实原因,都不是这两种情况,原来是半月之前,那崔姓参将带着五百余“死士”成功的夜袭了贼军粮仓,并且将其焚烧一大半之后,还成功的逃离了贼军大军的围剿,跑到了黄州府境内,甚至还收复了两县一关......
“李总兵,你麾下参将竟如此厉害,怎能让他轻易去行险事呢?当时留在武昌城中多好?”
楚王府内规制堪比紫禁城奉天殿的华丽大殿首座上,楚王朱华奎既高兴,又惆怅的对着城内最高武将说道。
他高兴是崔参将仅以五百余人就能挽救了他武昌城之危,惆怅的是这样的人才竟然在外面,而不是在城内。
若是将城内的两万多将士都交由对方指挥,是不是大破张献忠的贼军就容易许多了?
对于楚王朱华奎的想法,满殿文武那是心知肚明,李总兵更是忍不住在心中腹诽,马后炮谁不会放?
当初崔参将要带兵出去夜袭敌军时,你可是举双手同意的,现在又后悔了?
而须发皆白的贺逢圣贺阁老却不想在这方面和楚王朱华奎争辩谁更聪明,他直接施施然出列道:“楚王殿下,老臣认为,对于崔参将的功绩一定要赏,还要重赏,在仅有五百人马的情况之下,不仅火烧敌军大营粮草,更是直插敌军要害夺回了黄州府两县一关,可谓是在敌人身侧埋下了一颗钉子,真是好气魄好谋略啊!”
“如此功绩若是不赏,可是会寒了我武昌城内的数万将士的!”
眼下的文官老大都发话了,底下一同被困在武昌城内的臬台、番台府台等各级官员也都各个上前附议。
有的人赞道,“真是天佑大明、天佑我武昌,竟然在此时出了这么一个悍将....”
有的人则趁机拍马屁道,“全赖楚王殿下英明,才在如此困顿情况出现转机!”
这些人每当说话之前全都看一眼贺逢圣的脸色,这些巴结似得言辞,分明就是先前就准备好的。
贺逢圣见楚王朱华奎露出喜色,趁机又说道,“虽然崔参将等人占据了黄州府两县一关,和武昌成了犄角之势,但他们兵少将寡,恐怕难以坚持太久,一旦献贼纠集大军再度攻伐,恐怕一两日间大好形势就会荡然无存。”
“若是我等能再派选出一些勇士,予以重赏,令其前去襄助崔参将,那武昌城之围将有非常转机!”
贺逢圣目不转睛的盯着王座之上的楚王朱华奎,就差没将“楚王殿下还不快舍一点钱财出来重赏三军,以示嘉奖”这番话明说了。
可楚王朱华奎现如今六十好几,当了足足几十年的楚王,如何能听不出贺逢圣这老狐狸话中是什么意思?
这分明就是来要钱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