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位于武昌东部,隔江遥望,此时江北的大部分地区皆被张献忠的大西军掌控,但因为有长江的阻隔,所以目前江南的部分地区,暂时还没有受到贼兵的荼毒。
而目前岳昭等人攻占了黄州,等于是在江北的大西军势力范围之内,安插下了一枚钉子,不管是他们到时候是度过长江逃往江对岸的鄂州,还是顺江而上攻击驻守汉阳的大西军,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长江难度,尤其是黄州所在位置的江水十分湍急,江面宽阔,十分的不利大军横渡,岳昭等人想要度过长江,回到武昌也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当时张献忠的大西军在攻占黄州之后,并没有将这个地方作为攻占武昌城的地点,而是选择了,水势比较缓,水位比较低的汉阳作为进攻武昌的桥头堡。
岳昭等人选择固守北岸的黄州,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江北的大部分地区虽然都被大西军给占据了,却并不是全部,依然有很多外地赶来支援的各个百户所的残兵被滞留在了江北岸。
这些人的人数并不少,差不多足有上万人左右,即便经过贼兵的围剿阻截,但至少还剩下三五千人被困在某些地方。
若是能将这部分人马充分的利用起来,对于被困的武昌城来说,那将是一股非常有力的援军。
但此时的情况又有变化,因为岳昭等人趁夜渡江火烧了大西军前锋大营的粮草,导致贼兵粮草十分紧缺,为了筹集粮草,江北岸的各地百姓算是倒了血霉,短短几天之内,反复被这些贼兵掠夺。
整个北岸几乎成了一片焦土,百姓十不存一,不是被在反抗之时被当场杀死,就是被贼兵携裹着充当炮灰去了,粮食更是一点不剩。
而躲藏在江北岸的各个来支援的明军,就更加的苦不堪言了,他们困守北岸七八天了,从各个百户所带出来的粮食早就吃的差不多了,他们不仅要随时躲避贼兵的围剿,还要到处找吃的充饥,处境更加的艰难,这些天他们过的可能连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都不如。
有很多军户甚至不得已,抛弃自己的武器脱去战甲,像百姓一样开始到处流窜,祈求一口吃的苟活性命。
岳昭等人一路沿着长江流窜到黄州之时,聚拢了不少的这样的军户,这才凭借这聚拢而来的几百人诈开黄州府城门,占据了这个重要据点。
近几天,他们先后抢夺俘虏了三支押运粮草的贼兵,短时间之内实力大增,不渝粮食短缺的困扰,岳昭等人,于是利用这个难得机会,开始派出大批的探马,聚拢无家可归的百姓和被打散了编制的明军入城,进一步巩固黄州的实力。
短短三天之内,收容百姓数千人,流散的明军更是多达五六百人。
有了这些人的补充,岳昭等人迅速的拉起了一只将近两千人的队伍,更是利用从贼兵手中收缴来的武器对他们进行了武装,让他们拥有了初步的战斗力。
既有粮食,又有兵员,经过重新整顿的黄州,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