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想借此在崔参将这里得到更大的话语权,争取更多的利益。
一旦他们真的做成了此事,只要稍加宣传,那些后期投奔而来的人,很有可能被他们一忽悠就全都站到他们的那边去了。
而岳昭和崔参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很可能就此被他们分薄出去大部分。
若是真的爆发了惨烈的战斗,人心不齐,统属不清的情况之下,最大的可能就是,一部分人选择坚守抗争,一部分贪生怕死的人不是逃走就是投降献城。
岳昭是和崔参将一起冲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交情,他们俩自然是一条心,可是后来的人,可能跟他们同生共死吗?
没人知道。
岳昭不好当面驳斥正处在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的崔参将,为了不让他当面下不来台,他也只能从另一个方面对他进行劝慰。
“大人,两千人马,看似不少,但面对献贼十数万大军,我们这点人实在是不够看,虽然他们暂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并不代表,他们会对我们置之不理,若是我猜的没错,他们的攻势,在未来一两天之内就会到来。甚至他们此时很有可能就埋伏在不远处,就等着我们露出破绽呢!”
崔参将似有所思,但并没有将岳昭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部听进去。
“岳老弟,我知道你见识多广,眼光比一般人长远,你的这些担忧,老哥我也是能看出来一些的。
但统属大军,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这些后来投奔的兵士,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丁宛他们三个的千户所,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我也只能放出部分权利给他们,既然他们愿意冒险去劫军粮,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岳昭听完他的话,心中叹息不已。
崔参将什么都好,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也不为过,虽然身为一员战将,但他身在官场多年他其实早就被明朝这种腐化的官僚体制给同化了,事事都会考虑当官之人间的颜面问题,丁宛等人用言语、交情之类的话一框他,他就沦陷了进去。
殊不知,在明末这个战乱的时代,他奉行的那套体制内的官僚套路,早就过时了。
张献忠李自成之流,之所以能横扫大半个明朝,靠的不只是他们兵多将广,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手下,都能做到如臂使指,一言而绝。
这样才将全部的力量凝聚成一个拳头,指哪打哪,所以才以区区几十万大军,各种势如破如,攻城略地,打的朝廷大军找不着北。
相对来说,朝廷的兵不管是战斗力还是人数都不比他们弱,甚至更强,为什么还是经常大败呢,就是因为,各个地区之间的明军根本不能拧成一股绳合力来对抗他们,这才让他们荼毒大明这么久依然没被消灭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军阀崛起的时代,是一个有兵就有权利的时代。
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统兵二十万据守一方,就连朝廷的命令都可以不理会,朝廷却连斥责一声都不敢。
为什么?
就是因为,人家的兵是自己的,朝廷根本就管不到。
现如今,还处在大明体制之中的崔参将根本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没有岳昭那样远超这个时代几百年的见识,才区区两千人马,他就开始用各种手段拉拢其他人的支持了。
可以说,他根本就是放弃了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却选择了,最难最不稳妥的方式,来处理这种事。
若是依照岳昭的想法,就不应该让这几个后来的千户掌管兵力,直接将他们架空,将他们的手下打散分散出去,反而更能凝聚军心战斗力。
但此时做主的毕竟是崔参将,他此时只能建议,并没有真正决策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