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表示吾在省城搜集所有能搜集到的考试所用的资料,让她安心的在家准备考试,切都无须担心——
但是,当燕子听到我有可能要到乡下去上班,并且是在另外个省份,时燕子就沉默了好久不说话——
我知道她这是舍不得我,但是,我怎能让她只跟着我去吃苦受累,南方之行我已经感到很对不起她了,这次说啥也不能让她跟着我去胡闹了——
七月——
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毕业,各地的吏考试也就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这是高校扩招的恶果——
也是官府为了解决刚刚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大学生远远地多于工作岗位而耍的“阴谋诡计”——
他们如是对大学生们说:“当年你们高考的时候,还不是千军万马挤着过独木桥,不知挤死了多少热血青年,早就练就了副钢筋铁骨,现在要上班了,再挤次又有何妨?——
何况,只要挤过去了,那就相当于步登天啊!”——
实际上,吏考试的人数和岗位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几百比,几千比,甚至是几万比——
也就是说,在这次挤着过独木桥的过程中,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是几万个人中,只会有个人顺利通关——
其它的人命中注定会被挤死!——
而实际上,那个少的可怜的名额。其实已经……——
你懂得——
这样的情况有木有?——
那么接下来的为题就是——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要不是个别的……农民的孩子们就算上了高等大学……——
高考,是目前专家们自诩为最公平的考试,可笑的是,高考再公平有什么用?再优秀的高考学子,都有可能在就业的大军中被挤得头破血流,就算是没有被挤死,挤进了同个单位
公考开始,——
人们像发疯似的涌向各个地方的吏考场,头削尖了的往里边钻,我很郁闷——这年头,吏的工资相对来说,又不高,仔细的算来,甚至比不上很多有点技术的电焊工,但是,为何有这么多的人想在这里排队呢,就算是凭着命也要挤进吏的队伍,为何不去学电焊工呢?——
为什么那?——
我的位朋友说:“没啥好不平的
这……是真的吗?——
省城里边更是人山人海的,人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去争那各个省级单位的万分之个名额,有的父母甚至扬言——他们的姑娘将来非吏不嫁——
看来对四化建设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吏行业啊!——
甚至就算是有着上百万甚至千万家财的人家的子弟,都会以考上吏为荣——
为什么那?——
燕子把那张上边有500多万元的银行卡交给了我之后,就义无反顾的走进了考吏的考场——
几天之后,我也背着背着背包,在家人的安排下,坐上了通往邻省的火车——
就像去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自隋唐有之,听说,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次,又称为大比——
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名称为会元。会试后般要举行复试——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种叫童试——
……——
总之,这东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复杂的让人想起来头痛——
不过有点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玩这东西的大多数都是有钱有势的人,般老百姓玩不起——
还有点也是肯定的,那就是,那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顺着往上考,先是在省城考试,然后是京城,最后是皇城,见面的人也是级比级高级——
而我呢?却正好有点相反,先是在省城考——高考,后来是在京城考——毕业考试,现在则是去县上考,说不定还得去乡下考,放着在省城工作的机会不要,却偏要跑到乡下去,他*的,就算是考试,也是按照倒序来的——
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个纯粹的受虐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