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朕年少时,也曾控马提枪,于万军丛中往来驰骋,所向无敌。”
“陛下英姿不减当年,臣答应就是。”
孟凡见李世民情绪如此高涨,不愿扫了他的兴,知道劝阻不下,只得主动应允了。
李世民道:“朕也不为难附马,朕老了,哪还有当年的风华之万一。朕会带上二百亲随,保证不麻烦附马就是了。”
“陛下此言令臣惶恐。”
“哈哈哈哈。”李世民爽朗大笑。
君臣携手相顾,不觉都展露出了笑颜。
“走,朕随你先去勘察地形,看看何处适合大军埋伏。”
孟凡为李世民的豪气所染,也不多话,安排人马,侍候皇帝上马,便领着一队亲随直奔营门。
马队走到营门口,忽见蜀王李恪单骑等在那里。
李世民放慢速度,控马停在了营门口。
李恪牵着马匹上前来,拱手道:“父皇,儿臣愿随行护驾,请父皇允准。”
“你去看看也好,还等什么?”李世民和蔼的笑道。
“谢父皇。”李恪大喜,赶紧翻身上马,跟在皇帝左首。
两百人的马队浩浩荡荡出了唐军大营,绕过安市城,直奔高句丽援军的方向。
李世民每战必要亲自勘察山川形势,从不仅仅依赖于沙盘和地图,这是在长期的战争中所锻炼出的警觉意识。
而且每次勘察,他都胆略极大,丝毫不会顾忌自身安危,常常跑到敌人眼皮底下打探敌情。
他自己倒没什么可怕,但追随护驾之人,则个个提心吊胆。
此次也不例外,皇帝一路谈笑风生,附马都尉孟凡和蜀王李恪,神情却是高度紧张。
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距此不过四十里远近。
两军交战之际,敌我小股人马的相互穿插,斥候往为,都是极为寻常之事。
若是让敌人发现了这支人马,派兵来袭。陛下的安危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孟凡不敢吊以轻心,早早就派出十余骑探马,出前哨探。
安市城东北方向有一道山岭,如同一条巨龙横卧于大地,将安市城池环绕。
巨龙在东北偏北方向,断为两截。
那里有一道幽深的峡谷,叫作野狼谷,是东北方向进出安市城的不二之选。
离开这条道路,高延寿的援军若想靠近安市城,就得绕行七十里,从正东方向的官道出山。
这野狼谷虽然地势险峻,适合伏击,但谷道正中却有一座高句丽的城关,易守难攻。大唐的士卒根本过不了关口。
关上虽只驻守了不到一千高句丽士卒,一时半会儿,唐军也拿它没办法。
因此,李世民几乎可以断定,高延寿若来援安市城,必走此谷出山。
出了谷口的城关,虽不是一马平川,却大多是地势低矮的丘陵,并无十分利于设伏的地点。
因此,李世民更想要亲自看看,附马到底要如何布置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