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还要分辨,李世民却不耐烦的打断他道:“好了好了,你们二人就不要争辩了,咱们虽然都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其中详情还不能尽知。李恪不是来了吗?还不叫他进来。”
帐门口,中贵人王德高声叫道:“宣蜀王李恪觐见。”
中军营门大开,李恪高举着一应文书,快步进了大营,朝中军大帐走来。
王德掀起帘门,李恪步入大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道:“儿臣李恪参见陛下。”
“你手中所举何物,站起来说话。”李世民威严之中带着三分慈爱,指着李恪手中的东西问道。
王德慌忙上前,从李恪手中接过那叠文书,置于中军大案上。
李恪伏身说道:“罪臣未得朝廷诏令,擅自将兵来投陛下,惊扰了圣驾,罪该万死。”
“你何处惊扰了朕啊?朕怎么不知道?朕刚才才听说你来了。你的大军在城外按兵不动,提前几天就送来了书信。朕又岂会被这样一支人马惊了驾?简直是笑话。”李世民冷笑着,首先捡起案上房玄龄的来信仔细看起来。
长孙无忌瞧这光景,陛下是不准备追究蜀王擅自将兵的罪责了,这怎么行?
“陛下,李恪不得诏令……”
“辅机,你急什么?待朕读完了房相的来信,来发言不迟。”李世民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就打断了长孙无忌的进言。
孟凡心底暗自失笑,面无表情的啜饮着杯中的清茶,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皇帝的脸上先是充满了玩味,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又开始阴云密布。不一会儿,竟然大发雷霆。
只听砰得一声,李世民将房相的来信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
长孙无忌吓了一跳,陪着小心说道:“陛下息怒,不知是何事,让陛下如此动怒?”
李世民将信推了过去,不耐烦的说道:“你好好看看吧,你的好外甥在长安都做了些什么。”
长孙无忌心里咯噔一声,他本来就料想得到,蜀王李恪敢于领兵到此,定然是魏王的政务出现了什么疏失。
但听陛下之言,这件事想必十分严重。
长孙无忌忐忑的拿过桌子上的信件,展开来仔细阅读。
里面所讲述的发生的长安的一切,让他脸上的光彩一点点消失,很快就成了死灰一片。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文采风流的外甥居然如此昏聩。致令上万乡丁在帝都的城墙下滞留了这么长时间,还险些愚蠢的激起了兵变。
但凡他亲自走出春明门,看看那些乡丁们真实的遭遇,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匪夷所思的事件。
事已至此,只能力求在陛下面前,多多少少挽回点圣心。
他知道,这次魏王又输了一阵,但远远还没到不可弥补的地步。事态并没有继续恶化,魏王也没有采取更恶劣的行动,阻挠乡丁们东进。
事实上,批准这些乡丁们前来军前效力的,正是魏王。
他只是被小人蒙蔽,一时不察而已。兴许他已经觉察,但蜀王李恪贪功冒进,破坏了他完美解决这件事的机会。
是的,一定是这样的。
长孙无忌再次看到了机会,猛然起身道:“陛下,这件事关系复杂,其中又牵扯到谯国公府。老臣以为,这都是魏王殿下受到了谯国公的蒙蔽所致。也许殿下已经醒悟,找到了解决之道,却被蜀王的莽撞行为提前阻挠。仅就向孟家拆借军粮一事,就能看出魏王殿下对这件事的重视。望陛下明察,否则对于魏王来说,倒有些不公平了。”
“不管你怎么袒护他,魏王身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失察之罪是怎么也摆脱不了的,”李世民愠怒道,“恪儿虽犯律法,出发点却是好的, 也并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反而让这些士卒们平安来到朕的面前,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嘛。”
“陛下所言甚是,蜀王虽犯重罪,本当依律严惩。但念在其初衷是为了朝廷,可将功折罪,免去处罚,不知陛下圣意如何。”长孙无忌赶紧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