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陆珩媳妇医术可高明了,让她给你瞧瞧吧。”
李嫂突然想起秦安安在村里的光荣事迹,不单单把虎子救了。
就算吃了数根果,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陆金山,被秦安安扎了几根针,现在都能活蹦乱跳的。
“这……这怎么好意思麻烦啊。”李婆子倒不是信不过,而是不愿意劳烦秦安安。
秦安安摇了摇头道:“李婶子,不碍事儿的,就是把个脉。”
既然都这么说了,李婆子也没再推辞,就让秦安安帮自己瞧瞧病。
“陆珩媳妇,我娘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啊?”把过脉后,李嫂焦急的询问着。
经过诊断后,秦安安知道李婆子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在这种医学落后的古代,就成了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李嫂,你先别急,能让我看看药铺给婶子开的药吗?”骨质疏松是典型的老年病,疼起来确实要命。
在不知道李婆子服用的药方之前,秦安安不敢随便给下药,会有相克的风险。
“秦娘子,药渣可以吗?”之前的药都已经喝光了,卫氏还没来得及去药铺抓药,家里剩下的只有药渣了。
因为每个药铺都有独家偏方,特殊的病,药方是不能外给的。
“药渣也行。”虽然经过熬制,会使药材难以辨认,但以秦安安的眼力,这还不是什么难题。
卫氏将厨房药罐子里的药渣都倒进了碗里,放在了桌上。
秦安安一样一样的挑拣出来,确认这就是普通的镇痛药。
“这药你是在谁家开的?”这种最廉价的药材,就算五十副加在一起,也不值六钱银子。
李婆子这一喝就是整整五年,可想而知被骗钱多少银子。
更重要的是这种廉价镇痛药,会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要不是及时发现,李婆子再继续喝,就会吐血身亡了。
“在县里的济世堂啊。”卫氏不明所以,“这药有什么问题吗?”
济世堂?
“你说的是哪个济世堂?”县里的济世堂只有一家,没听说有同名的,在秦安安看来,杨大夫绝对不是那种赚黑心钱的人。
“就是跟沈氏酒楼隔着一条街的那家济世堂。”卫氏这下更懵了,济世堂的药虽然贵了些,但名声却是最好的。
卫氏也是因为这点,才坚持在这家抓了五年的药。
“不可能的。”杨大夫不会干这种缺德的买卖,他一向以济世救人为准则。
看不起病的人,也能给免费诊脉开药。
“确实是在济世堂抓的药,我娘的病也,是那济世堂的小朱大夫给诊的。”卫氏纳闷,怕秦安安还不相信,把包药材的纸,也拿出来给她看。
上面赫然有红色的印章,是‘济世堂’三个大字。
秦安安听出了话里的不对,疑惑问道:“小朱大夫?”
“对,就是杨大夫的外甥,小朱大夫朱学彬。”这些年她婆婆的病,都是朱学彬给诊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