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上来看,第一次将火器用于战争是唐昭宗天祐元年,割据势力中的杨行密的部下城使用过“飞火”攻城。
所谓的“飞火”就是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后射出去。
这种火器虽然简单,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火器了。
而真正使得火器得到长足发展的,是在北宋初年。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尽快的统一,赵氏兄弟建立了以汴梁为中心,遍布全国的兵器制造系统。
仅汴梁设立的造兵工署就集中了近万名工匠,让他们终身为兵器制造服务。
最重要的是,朝廷对火器研制者实行奖励制度,因而屡屡有火器被发明出来。
不得不承认,这种制度在当时而言,那是领先全球的。
可惜的是,北宋虽然掌握了先进的火器技术,但是在对外战争中既打不过辽国,又打不过西夏,最后被金国灭亡了,那么无论是后继之国,还是后继之君,就都不会将火器的研制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最可笑的是,到了明朝中期,为了抗击以装备火枪为主的倭寇,戚家军也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整个明军开始装备大量的火器。
然而,清朝就天真的以为,骑射比火器先进,就放弃了对火器的研发,乃至于华夏从全球领先的位置上一落千丈,最后被列强欺辱蹂躏。
宋清身为济州府尹,所以他在济州府也建立了造兵工署,并且就设立在祝家庄的旧址之上,全名为大梁国独龙岗造兵工署。
造兵工署中有子母炮、金轮炮、风火炮、车箱炮、轰天炮等大小火炮一百余门。
宋清选择这个地方主要是看中了祝家庄旧址的地理环境。
北面是济州城池;
南面不远就是梁山泊。
前面又盘陀路,更有李家庄、祝家庄加上扈家庄有近千亩良田,足以自给自足。
易守难攻,又可以自成一体。
如果遭遇强敌进攻,情况不妙时可以全体往梁山撤退。
无论怎么说,兵工企业,那是一个国家的机密。
轰天雷凌振就是大梁国独龙岗造兵工署的统制。
第二天,宋清在韩世忠等亲兵的护卫下来到独龙岗上寻找凌振。
一名工匠说,凌振正在校场上指挥炮手,准备试射新型的火炮。
于是宋清和韩世忠又去了校场。
正准备点炮的凌振一看宋清来了,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宋清的面前,向宋清行礼,然后道:“殿下稍待,待在下试了这两门火炮之后,再与殿下说话。”
宋清道:“凌统制请便。”
凌振重新回到炮位上,命令炮手们开始装药,一个人先从炮口装进几斤火药,另一炮手用长杵将火药捅进炮膛底部。
向接近炮膛底部的炮眼儿插进用纸加火药做的引线,继续装药,捅紧,装入铁弹。
凌振手持两面红旗,交叉打摇,示意不相干的人员后撤。
一名工署的工匠恭恭敬敬轻声对宋清道:“秦王殿下,请后退。”
宋清问道:“凌统制为什么不后退?”
工匠回答:“每一次试射新炮,统制相公一定会亲临一线。”
“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