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人养着一只细狗。
一到春天,他们就把自己养的狗都带到田里去了。
关中平原平坦,麦田数不胜数。
野兔对作物造成很大危害,朱明远小时候农药也不怎么使用,所以野兔的数量很多。
到了早春,可以看到在麦田里奔跑的野兔。
这时,这些细狗的作用来了。
放养了修养冬天的纤细的狗,麦田里全部细的狗的身姿。
他们成群结队地追逐麦田里的野兔。
一想起后世的那个场景,朱明远就很憧憬。
原本,本土的猫和狗就不亚于外国。
看家院里有田园犬,狩猎时有专门的细犬。
但是,后世的人只是把国内的狗们一起称为土犬,并不在意。
很长一段时间,渐渐没落了,一些好品种的狗也渐渐消失了。
朱明远小时候,这个小狗在村子里很常见,长大后就没见过了。
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狗。
“我必须养这几条狗。闲暇的时候把兔子赶出去。我是勋贵,跑马捉鹰不是我应该做的事吗?”
朱明远远地笑着说。
“得了吧?你算什么勋贵啊,那些勋贵们恨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允许你加入他们的队伍?再说了,这种话如果让父皇听见了,你又得挨骂了。”
朱倩揶揄。
朱明远暂时戏弄这些狗,然后带着这几个狗去府中的仆人,好好活着。
……
上元宵佳节如期而至,每年此时,朱元璋下令,在城里举行灯会。
特别是秦淮河,大大小小的灯笼在蔓延。
这些灯笼大多是花灯,既有一个人高的灯,也有一个人高的鹤灯。
这个时代的工匠们的手艺要比后世的高得多。
上元宵佳节在古代非常重要,朱明远也闲着没事,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来到了秦淮河畔。
沿着秦淮河到处可见花灯,这些花灯大多安放在船上,随秦淮河自由地飘在下面。
秦淮河畔庶民多,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朱明远周边有7、8名侍卫在护卫,这些侍卫身高肥胖,保护朱明远和朱倩。
朱明远的儿子是这些侍卫的重点保护对象。
天上开着烟花,五颜六色的花卉,点缀着秦淮河的花灯。
今晚灯光通明,秦淮河两岸也沿街挂着红色的灯笼。
朱明远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朱倩也很高兴。
被乳母怀抱的朱熔辉笑着闭嘴,用小手不停地敲打着。
“我以前也看过花灯,那是宫中,以前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朱倩笑着看了秦淮河中的啤酒灯。
这盏灯很大,有2层高,被安置在巨大的船上。
顺流而下,船上的工匠们负责花灯,防止花灯失火,防止船偏。
“那里有个猜谜。去看看吧。”朱倩看了一个方向,眼睛亮了,拉着朱明远的肩膀。
哈哈哈,那我就去看看,给夫人送个外号,猜猜天吧。朱明远大笑着带朱倩去。
上元宵佳节非常热闹,应天府的这些老百姓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朱元璋在这个时候也取消了宵夜的禁令,老百姓们趁着这个功夫,热热闹闹地表现了内心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