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远道:“可以,但这炮自卫还行,不适合全军大型装备,如果能改进一下就好了。”
何处寻也点了点头。他对枪械的研究很多,自然也看出了很多不足。
朱明远向何处寻描述了后期左轮手枪的大致性能,让他这样研究。也许他真的可以制造一把左轮手枪?
朱明远把线膛枪和放火药的纸管的想法告诉了何处寻。他虽然是个旅行者,但并不知道具体的制作方法。他只能把这个想法告诉何处寻,让他这个专业人士去研究和测试。
何处寻对朱明远的想法极为惊讶,连连惊叹,也很感兴趣。
何处寻道:“大人,你所说的纸包火药,与颗粒状火药有些相似,比粉状的锋利火药威力大得多,而且也便于储存和运输。齐少宝的沐英用过,而且我父亲生前也研究过,我觉得你想做应该不难。”
朱明远被齐的枪械威力震惊了,他还是跟何处寻解释了纸管里的火药。这是火枪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把一定比例的火药和铅弹包在一个长长的纸管里。
填火药时,只需咬开纸管,往防火门里倒一些火药,把剩下的火药和铅弹放进枪口,也可以放一块鹿皮进去,保证填充物的密封性。
固定火药的纸管不仅提高了射击威力,而且减少了装药步骤,加快了射击频率。
在之前的大明军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定制。比如在黔国公沐英军中,鸟枪带着两个袋子,一个是竹筒,里面装着一定量的火药,另一个是铅弹。
沐英的做法在火器的使用上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军队,可惜在明军没有普及。
纸筒固定火药相当于沐英的竹筒定量火药,还是先进很多的。竹筒定量火药虽然还是和铅弹分开的,但是装枪多了一个步骤,竹筒不能直接插入枪管。因此,没有纸管来装火药,使用起来很方便。
听了朱明远的解释,何处寻也对他印象深刻。这些技巧看似很简单,但仔细想想却意义重大。它们在枪支性能的改进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何处寻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这位年轻的朱明远对枪械的研究也很深,造诣绝不逊色于自己,能在这么有见识的人手下工作,真是让人欣慰!”
对于何处寻仿制新型火枪,朱明远赏赐一千两白银,并下令通知所有工匠:只要有人发明或改进枪械,效果不小,百两白银,百两以上。一万两银子。
如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改进,不论其出身如何,均可增列并授予田地。
在这一轮奖励的刺激下,工匠们的工作更加认真。他们也在平日的业余时间学习和研究各种枪支。还有几位人脉广泛的工匠自发组成研究小组。科研气氛一度火热。
离开战局后,朱明远还参观了火药库。现在朱明远打算用颗粒状的火药和纸筒来装火药,甚至制作简单的手榴弹,所需的火药量越来越大。
作为明代北方最重要的火药库,其对宣化卫的战斗力影响很大,不得不引起重视。安民厂一再要求要密切注意安全后,朱明远信心满满地离开了。
朱明远再次视察了枪铸厂。他惊讶地发现这些枪的质量很好。不管是现在铸造还是过去铸造,爆破的案例都很少。
后来他才知道,大明的各种火炮都有设计图纸,而且火炮的长度和管的粗细都是严格确定的。工匠监工很难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保证了大明各类大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