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弹就有射击场,朱明远打算在今年研发出最新款的火绳枪出来。
别看火神枪在近代已经算是非常落后的产品了,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黑科技。
朱明远在这里努力,蒙古的巴特尔也着急了。
快到冬天了,他迫不及待地要开市了。
虽然巴特尔夹在蒙古和大明之间,好像活的很滋润的样子,但巴特尔在蒙古人眼中,不过是一条狗。
对于这些巴特尔通通不放在心上。与互市的利益相比,完全是一天一地。
巴特尔派来的人在河边与朱明远进行了非常愉快的交流,双方都是为了共同利益。
短短几天,这些事情就搞定了。
两方摩擦的火药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氛围。
转眼已是深秋,解散的官兵开始带人收割成熟的稻田。
大人帮忙忙活,小人放牛羊,喂鸡鸭,小人抓泥鳅螃蟹等。
随着互市的开放,原本支离破碎的太原城,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蒙古人驱赶牛羊到太原城进行贸易,唐代的商人也被风吹动,各种商船在黄河水中来来往往。
虽然离大同市较远,但由于水利发达,乘船前来并不难。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相互的市场!
一袋盐可以换两三只羊,一袋盐也可以换牛。
铁锅、菜刀等,这些也可以兑换战马。虽然不是好马,但也是马!
简直就是暴利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担心双方会伤害他们,而且有朱大人和蒙古首领巴特尔保护他们。
价格是固定的,就在谈判办公室。
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当然,互惠市场的顺利开放也离不开这些商家。
朱明远让人们在东西城规划两个地方,准备建商铺、市场等。
然后我打电话给经常来这里交易的大商人,我们一起讨论过一次。
随后,他们传出消息,短短几天时间,所有的商户都像闻了腥味的猫一样,齐聚一堂,竞相抢购这些好地段。
为了抢先开店的机会,商人们几乎都在追我。按照朱明远的要求,他们迅速建起了各种店铺。
而朱明远呢?
他们一分钱都没付,都是自己付的。
速度快,质量好,钱快,就是这么简单!
等一切都走上正轨的时候,就快到冬天了。
黄河的水也结冰了,来来往往的商贾大多是陆路。至于蒙古部落,他们也开始收缩,打算依靠贸易物资度过寒冬。
海峡两岸白雪皑皑的平原上,有一座朱明远借助子弹建造的暖棚。
射击场基本上是透明的,可以让阳光进来,里面还有火盆来提供温暖。
与外界的白色相比,射击场内部是绿色的。
种植各种新鲜果蔬,香气扑鼻。
成为太原城的另类景象。
完成新城的规划后,朱明远开始查看宣化卫的训练情况。自从上次去宣化城,让毛骧改变日常训练后,他就很少去看了,也不知道训练进行得怎么样了。
宣化卫这期间一直在难民区巡逻,已经有七八天没有正常训练了。城市建设期间,大部分人都在忙着建房,宣化卫也不再需要巡逻,宣化卫开始恢复正常的训练计划。
宣化卫,与京城三大营一样,严格按照朱明远编写的《训练操守典》,朱明远根据后世军队的训练,结合齐氏的训练方法编写而成。军队,是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体。
《训练操守》主要包括阵型训练、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阅兵训练之初,宣化卫的一些士兵分不清左右,开了不少玩笑,但没过几天,基本就变得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