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朱明远身上时,却发现朱明远很平静,正坐在那里喝茶。他不由动容,问朱明远:“难不成大人有主意?”
“确实有些想法。蒙古人惯于掠夺汉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以自己为骑兵,而且速度很快,汉人也不容易追上。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盐和铁等物质。食物!”
“领主说得对,蒙古人确实缺这些东西,领主这是什么意思……”
李俊毅点点头。
“建立互市时,明人缺牛羊马,蒙古缺粮、盐、铁、丝、茶等,这些都可以交换!”
朱明远笑着说道。
“蒙古人不会随便交换马匹吧?”
李俊毅以前也是蒙古人。他自然知道蒙古人的情况。如果把马交给明人,明人就有骑兵了。
他们蒙古人又不是傻子,这东西怎么能随便换?
“呵呵,不换战马,铁不给蒙古!”
朱明远不假思索的说道。
至于蒙古人是否会因为相互交流而大大增强实力,朱明远并不在意。
别忘了明代还有火药弹!有了火药,蒙古人在北方横行的愿望注定要破灭。
只要给他们一些盐、铁、粮食等,就能换取重要的战马,再怎么大明也不会输。
“朱大人,这件事陛下会同意吗?”
李俊毅闻言有些担心的看着朱明远问道。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会联合上奏给陛下,问问陛下的意思就行了,这件事情,还需要李将军的帮助!”
朱明远笑着说道。
“放心吧,朱大人,不就是最后的奏折,这件事情,是最后一位将军所掩盖的。”
李俊毅拍了拍胸口,答应了下来。
他之所以来大同见朱明远,是因为和朱明远关系不好。
我不怕朱明远不会用他,但我怕朱明远不会用他。
朱明远端起茶杯,对李俊毅道:“好,那我多谢李将军,朱以茶代酒,敬李将军!”
“不客气,陛下!”
……
两人商量后,李俊毅在太原多呆了两天,便离开了。
出发当天,朱明远亲自送行,李俊毅直接乘船水路返回大同。
李俊毅离开时,朱明远写了奏章,连同李俊毅在朱明远这里的奏章一起,派了一个联署人前往长安。
朱元璋接到朱明远的奏折时,正与手下的几位将领商讨如何在冬天攻打蒙古。
“陛下,大同和太原的联合奏章到了。”
老太监苏培盛来到离二身边,低声汇报。
刚刚依附于明朝的大同李俊毅,对朱元璋来说是非常看重的,更何况是对于朱明远,他在大同城也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然而短短三四个月,朱明远在大同折腾的情况已经波及长安。
不管是一个月的时间,都可以快速打造整个大同,并建造大量的堡垒来对抗蒙古。
他们仍然在黄河里打捞大鱼救太原周围的人免于饥饿,并在大同积累了大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