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晋这话便是表明了他是与胡参政站在一边的,而且他很赞同胡参政的看法。
而李长晋的表态也让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臣都开始转换了自己的态度,纷纷表示确实应该好好救助一下那些受了灾的难民,反正又未必会让他们亲自去赈灾,不过是说几句话而已,又不痛不痒的,他们为什么不说?还省的在李长晋那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李长晋看着底下的这些大臣,心中十分气愤,看来他早先费尽心思选拔的也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臣子罢了,并不是那些忧国忧民、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的好官,这让李长晋不禁叹息,如此看来,选拔出真正为民谋福祉的官员仍旧道阻且长啊。
不过,眼下最迫在眉睫的却是赈灾的事情,虽然说这满朝官员都不尽然是心怀天下的人,但是怎么也还是有一些担忧百姓的大臣的,并不能一概而论,或许,这次赈灾的人选就要从这些人中挑选了,只有把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来做,李长晋才能真正地放下心来。
至于那些尸位素餐的蠹虫,还是等李长晋腾出手来再收拾他们吧,况且,李长晋虽然贵为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是他却也不能没有任何名头就罢免了那些大臣的。
不然的话,就算是百姓也不会称赞他,反而会同情那些被罢免的臣子,认为他们是伴君如伴虎,触怒了圣颜才被罢黜的。
不管怎么样,李长晋还是要多方面考虑的,不能因为他们不体谅百姓,不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就随意罢免了他们,这样的话也不利于李长晋招揽贤才,那些有学问的人只会觉得皇帝喜怒无常,不敢在朝做官了。
既然李长晋已经表明了态度,那么接下来就该进行下一步了。
“如此,哪位爱卿愿意毛遂自荐,前往西北之地赈灾呢?”李长晋环顾了一下那些大臣之后问道。
虽然李长晋知道他的这句话很大概率是不会得到那些大臣的回应的,但是他还是选择问出了这句话,而这也是李长晋给他们的一个机会。
果然,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正如李长晋预想的那样,饶是李长晋早有准备,他也忍不住心头的失望,原来还是他对这些大臣过于期待了吗?
至于胡参政,李长晋早就对他说过不会让他去西北之地赈灾了,虽然胡参政一心想要去,但是李长晋却不愿意让他前往,无他,只是因为胡参政年纪渐长,那西北之地又过于苦寒,这次的灾情又是雪灾,天气太过恶劣,李长晋怕胡参政在路上会出意外,便极力阻止了他。
胡参政也知道李长晋的意思,他感念于李长晋对他的怜惜之意,体恤老臣之心,便没再坚持,故而在李长晋问出这句话之后,胡参政也没有站出来,因为他知道,就算他站出来了李长晋也是不会同意的。
胡参政此举情有可原,是因为李长晋提前告知了他不让他去,那么其他的大臣呢?他们年轻力壮,又凭什么不站出来为皇帝分忧呢?还不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不愿意去那种环境恶劣的地方。
谁不想在好地方待着呢?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那些遭了难的百姓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哪怕他们再想安逸,今日也必须要选出前去赈灾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