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大舅舅,难道我们没有备用的生丝吗?如果只指望这一批货,万一漕运出问题了怎么办?”
跟海运比起来,漕运安全得多。
可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漕运要分汛期和旱期。
而且漕运河道长,说不定哪个河段就遇阻了,涨水了,事故也是经常出的。
还有水寇,宁王不就是养了很多水寇吗?
除了一些官家的船只安全,有些私人货船也是非常危险的。
她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大舅舅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应该不会没有后手吧?
徐长有点头道:“货仓每次清理仓库都会留有五万匹布的生丝,今年只有四万匹,如果往常也够了,可马上到了季风季,正是货船出海的时候,八万匹不能少啊,就算在当地桑农那里能收上来一些,也不够八万,六万顶多了。”
还差两万缺口。
李延龄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大舅舅,你有试过将生丝和长棉混合一起纺织成布料吗?”
“混合?那不是掺假?”
大舅舅说的也没错,丝绸昂贵,可棉花就便宜多了。
这时候还没人会往生丝中搀棉花,被人知道了就是偷工减料,招牌就砸了。
可李延龄知道未来两年会有一家丝绸商将生丝中掺入两成棉花混纺,这样做出来的布料既保持了丝绸的华贵光色,可也有棉花的挺阔。
而且厚度增加了,做出的衣服更有型,一经过入市就大受欢迎。
后来布政司往南运丝绸也才用了那种布料。
人家赚得盆满钵满,比他们丹江布都比下去了。
要不是丹江布更便宜,会被市场踢出局。
“大舅舅我觉得可以试一试给布政司的太监们看看,我们有丹江布工艺,做出来的料子肯定会更好,只要料子比原来的好用,那就不算偷工减料,这件长进。”
徐长有做生意还是有些保守,面色犹豫。
徐氏倒是大胆,劝道:“大哥我们试一试吧,而且这不过是最坏的打算,如果能把生丝找到,我们只会多一条路可以走,又多了一种料子,岂不是更好吗?”
徐长有恍然:“你说的有理,我试一试。”
徐氏点头:“你去试料子,要生丝的事情就交给我吧,不是老三房干的吗?我看看他们想干什么。”
说这话,好看的眼睛微眯,狠厉上脸。
徐氏带着李延龄很快回到响水。
他们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直奔老三房。
刚进院子,却发现老三房堂屋里兵荒马乱,几个穿着讲究脸色威严但是十分陌生的婆子正在拉着李恩慧灌药。
李家其他人都被穿着侍卫服的人控制着。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小碗浓黑的药汁灌到李恩慧的肚子里。
直到李恩慧的嗓子咕噜一声,这些人才放开手。
徐氏一脸懵懂,这是什么情况。
李延龄看着那些熟悉的一桌打扮,眉头微皱,这不是张怀瑾那老小子的人吗?他们又跑来干什么?
还给李恩慧灌药?
是要弄死李恩慧?
睡完了决定把人杀了?真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