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赵家父女两人回到家。
赵向阳告诉两个儿子,赵宜年成了东福来酒楼的小掌柜,以后每日卯正之前要赶到镇上。
两人听了都十分吃惊。
赵兴怀兴奋又骄傲,恨不得拉着他三姐在院子里跑三圈。赵兴平则更谨慎一些,详细问了过程之后才长长舒了口气,笑着恭喜她。
眼底也隐约浮现出几分自豪。
赵向阳虽然嘴上不说,但嘴角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每当这种时候,赵宜年就十分庆幸自己穿越到的这个家里。
她知道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但他爹和哥哥弟弟阻止她某件事的原因,只会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从来不是因为她是女孩子。
相反,他们还会为她的一点点成就感到骄傲。
这就够了。
有了东福来做借口,一家四口商量了片刻,当天下午便浩浩荡荡回了趟赵家沟。
一进村,他们就直奔刘翠梅家而去。
赵宜年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之前主动说要便宜卖陈米给他们的赵大柱,就是刘翠梅的丈夫。
今天恰好赵大柱在家。
他们一进门,赵大柱一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赵宜年,眼睛都快掉到地上了。
刘翠梅不可置信地大声问道,“宜年,你咋回来的?不是听说你...”在镇上害死了人,已经被关进大牢里,秋后就要流放了吗?
赵大柱用手肘在她腰上拐了一下,后半句话她好歹没说出口。
她婆婆李兰花也高声惊道。
“是啊,衙门怎么把你放出来的?”
赵大柱可不敢拐自己母亲。
只能尴尬地憨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赵宜年笑眯眯地上前,跟他们解释,“之前的事都是误会,衙门抓到真正的犯人,就把我放回来了!”
赵向阳也道,“这两天都已经调查清楚了,那酒楼的掌柜还亲自去衙门帮我们宜年说话。”
刘翠兰婆媳俩将信将疑。
赵家人也不欲再跟她们多解释。
有时候说得太多反倒像是心虚了似的,没有必要。
赵向阳同赵大柱说明来意,想要同他买三斗陈米回去。赵大柱是个爽快人,立马带几个男人去后院谷仓装米。
刘翠梅拉住了赵宜年。
目光闪烁,小心翼翼地打听道,“宜年,你们家这是真准备每月都给老太太送两斗口粮?”
宋月英大闹里正家那天,她恰好回了娘家。
第二天回村就听人说,她家男人答应一斗陈米十二文卖给赵老三家,差点没把她气出个好歹来!
她说留着秋末抵田赋交也比这样卖掉强,偏偏赵大柱是个实诚人,说赵老三家不容易,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点。
后面慢慢地,她也听说了不少那天发生的事,还听说赵宜年被抓起来了。
想了想赵大柱说得也有些道理,气也就渐渐散了,没再多劝。
不过几天以来赵老三家都没什么动静,她还以为因为赵宜年被抓这事,他们不会来了呢。谁想到今天他们上门,赵宜年安然无恙,他们还要一口气买三斗陈米。
赵宜年对刘翠梅的印象还算不错。
虽然八卦了一些,但性子率直心肠好。
她浅笑着同刘翠梅道,“是啊婶子,要是往后你家要卖粮食,可以先问问我们!这钱总是要花的,能给同村的乡亲赚了,总比便宜外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