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如松听后,这才挥了挥手,然后关上车窗。
那亲信显然跟了彭如松多年,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见彭如松缩回去,便趾高气昂对前后左右的喊道:“都听好了,都给我精神的,不许掉一袋米,不然工钱拿不到,还得让你爷爷的鞭子招呼!”
最后,他扯着嗓子,高声喊了一句:“出、出发!”
啪嗒嗒,啪嗒嗒。
马蹄声与车轮滚动的声音,混合着苦力们低沉的呐喊声响彻整个兴隆坊外。
眼下还没出蓟楼城,脚下踩着的是石砖铺就的平坦大街,随车苦力们几乎不用什么劲,可等着出了蓟楼向北一路至狭谷关外,到了正儿八经的戈壁滩沙漠里,可就是两码事儿了。
虞戈已经提前猜到有什么苦难在等着自己,他只能祈求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商队的速度能外快一些,计划也要顺利一切。
出了蓟楼城,向西北方向走六十里地,便是武朝与凉国的边界狭谷关了。
狭谷关守军一夜被屠之事,信王自然不允许走漏风声,免得传出满城风雨,闹的整个蓟楼百姓惶恐不安。毕竟蓟楼是距离狭谷关最近、也是幽州最重要的一座州府。
但往来出关的商队却早早的注意到,狭谷关内营地又多出四五个,就连守关的将士数量也增加了不止三倍,更别提那些需要经常出关巡视边界的巡逻队了。
商人的嗅觉向来灵敏,不少人已经嗅出了武凉两国之间略显紧张的关系,所以自从狭谷关增派驻防士兵以后,去凉国经商做买卖的商队便直接少了七成。
北蛮子的钱虽然好赚,一袋米就能换一捆好皮子,而米这东西放在武朝中原向来是不值钱的。
可有命赚钱,那也得有命花钱啊,很多人为了明哲保身,选择暂时观望。
毕竟,任谁也不敢忘记,凉人不是绵羊,而是生性嗜血的狼。
万一武凉之间真的爆发了战争,那么滞留在凉国境内,等待中原客商的便不再是友好的马奶酒,而是杀红眼的牧民手中那沾血的马刀了!
也有人选择铤而走险、趁机牟取暴利,或许,这彭如松便是这类人吧。
商队来到狭谷关内门关前便停了下来,彭如松从车窗里探出一只肥手,手里拎着一样东西。
他的心腹立马跑过去,两手接好,然后来到内门关前,冲着守在拒马后面的一众军爷点头哈腰,又毕恭毕敬的呈上那东西。
那应该是通关文书和武朝的经商许可证明,守门的军爷接过文书放在火把前看了又看,最后一把推还给那商人心腹怀里,并对他摇了摇头。
有通关文书和经商许可却不让出关?这种情况私下里也常有发生,按商人心腹的经验,只需要给几位军爷塞点响头就够了。
他以为一定是因为时候太晚了,军爷们都乏了,需要点响头才能打开门路。
商人心腹连忙掏出一把碎银,塞到其中一位军爷手里,并陪笑道:“几位军爷,看着有些面生啊,行行方便,咱这都是正经生意,您就开门放我们过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