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成亲还有三日,李英兰在家一遍一遍的对流程,新娘子进门如何拜堂、何处宴客、再把当日要做的事情,分配给来帮忙的村妇。
其中曹菀儿是熟手,上次送亲的事情,她就操持得不错,眼下再有岑大姐帮衬,毛二河的娘精力不济,统筹的重担,落在曹菀儿的身上。
董家从早到晚,来往人络绎不绝。
董有森步履匆匆的赶回来,一进屋就泄气坐下抱怨。
“娘,我听柳溪村的人说,送亲出门以后,吃喜酒免了,他们不过来。”
李英兰一惊:“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吗?”
“我听她大伯父说,白家二十几户,人口有几十口之多,从柳溪村过来,走路需要半个时辰,集体出行,老人妇孺多不方便。”
李英兰心弦一松,得知不是自家做了什么不合礼数的事情,而惹恼他们,原来是他们有所顾虑。
“你再去一趟,就说咱们先前没考虑周全,现在我家出钱租五架驴车负责当日接送,让他们全都来,只管喝酒吃肉。”
“租驴车接送?”董有森心里觉得铺张。
李英兰秉持着,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的原则,特意多嘱咐一句。
“对!五名车夫也吃喜宴,但不许喝酒。”
董有森欣喜,娘为了他的婚事大费周章,他下定决心,和白薇一定好好侍奉娘,给娘养老送终。
暗自下决心,又转身去一趟柳溪村。
直到成亲的头一晚,方桂香才歇业,带着董花生匆匆赶回家。老大一家穿戴齐整,董花生戴着红缨发冠,人人都穿新衣裳。
董佳音早已告了五天假,她请崔嬷嬷来家里聚一聚,老人家说不喜欢热闹,便道让她按时来复课即可。
喜紫燕翔黄道吉日。
董家迎娶新妇。
董佳音穿着正红色的云锦琵琶袖立领长袄,玉颈带着金圈岫玉璎珞,发髻上绑着红丝绒彩带花,喜气洋洋的扮成小玉女。
众人去迎亲时,董花生跟着。
他们浩浩荡荡的离开,李英兰身着绛紫色华丽新裳,领着佳音等女眷在家里等。
隔了半个时辰,终于听见喜轿吹吹打打的越来越近,董佳音提着小花篮跑出去。
他们一行人,在村民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下轿进门,走进内院,坐在正堂的李英兰才看见,小姑娘正在抓竹篮里面的花瓣抛洒。
小花童勤勤恳恳,满满的竹篮等走进正堂,终于空无一物,她这才放下竹篮,到方氏身边站好。
一对新人走近,因他们没有官身,只是寻常百姓,礼数上则没有复杂的规矩。
新娘子用红盖头掩去娇容,他们牵着红绸并肩而立。此时内院站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他们李英兰也不是全部识得。
有些人实在面生,她独坐高堂之上,询问的眼神只能瞥向下首董有林、曹菀儿等人。
曹菀儿附耳小声:“有鱼井村的人过来看热闹,晚上开宴时柳溪村人才会过来。”
李英兰颌首,表示知晓,才定下心受礼。
拜堂仪式由媒婆主持。
“一拜天地之灵,三生石有姻缘。”
“二拜日月之华,谢月老牵红线。”
“三拜媒妁之约,喜结连理,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