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为难地把目光在一众人里面巡过。
文鹤长生鲜少出门,大过节应该带他们出去玩才是。至于董花生和董有果……李英兰想,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出去玩。
“要不……”
“娘!”董有果自从发现她娘的目光锁定自己以后,笑脸瞬间变苦瓜脸,她不想留下。
就在僵持的时候,郑鸣赶着马车过来了。
“婶子,我听媳妇说,你们要进城是吧,用我家车得了!”
曹菀儿是怎么知道的,自然是方桂香和她说闲篇的时候聊到了。
李英兰没想到的是,她家没去求人,别人主动过来表示愿意借车,这可真是及时雨了。
“多谢你了!”郑鸣这孩子,她越看越喜欢。
现在有了郑家的车,再加上赵家的车,董家人总算不用再挑人留下来了。
除了董有林坚持留下来看家之外,所有人都齐齐整整地坐车上,朝临安府城驶去。
来到最熟悉的西街,道路两边乱哄哄,因为夜市才最重要,所以这会儿大家还在抢摊位。
李英兰来了,好巧不巧,在最显眼的好摊位看见了老熟人。
“呀,那不是卖伞的书生吗?”
李英兰催促老二挑担子过去和人打招呼。
书生看见李英兰和董有森立马认出人来。
“婶子!你好久不来了!最近在忙什么?”
“嗐,家里农忙,一时没顾上!”
“怎么你身边还有空位啊!”李英兰打眼一瞧,周围好一点的位置,都已经有人了。
“不是婶子说要常来做生意吗?所以我一直把身子边的位置留给你。”
“哟,那感情好,多谢你了。”
李英兰没想到当时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书生会把戏言挺进心里,可见他这个人心思挺细腻。
为了答谢人,李英兰先赶老二去找瑞大爷交摊位费,然后自己拿了两块月饼给书生。
书生咬了一口是苹果陷,因为加上红糖甜度过高,他放下了。拿起另外的枣泥月饼咬一口,枣泥没有放糖,只靠本身的甜味,所以只有淡到忽略不计的甜度,他反而吃得香。
“婶子枣泥好吃!另外一个是什么做的?”
“是苹果,你没吃出来?”
书生坦诚道:“我觉得太甜,没有细品。不过我估计枣泥月饼可以卖得很好。”
支摊子的事情让其他人通力合作,李英兰耐心听了书生的意见,继续与之攀谈。
“怎么称呼?看你书不离手,何时考试啊?!”
“小生姓文,字修齐。我十五岁中童生,是咱西街最年轻的生员。当今圣上登基不久,正值用人之际,故而今年加开恩科,十月份就能再考。”
“十月?”只剩下两月不到的时间冲刺备考,确实是近在眼前。
想想后世,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研都是学子们最重要的日子,放在古代只有三年一考,有幸遇上恩科,果真是喜事。
李英兰也不再和人闲谈,怕耽误人看书,便说了一句吉祥话:“祝你金榜题名。”
书生腼腆地笑了笑,重新拿起书卷默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