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商议一番之后,留下两人等候天后召见,其余人再次出发,直奔东都。
反正他们的使命中就有一条,要将另一份密旨亲手交给太子殿下。
到达洛阳后,几人疲累欲死,摇摇欲坠。
没想到,更魔幻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居然“也”没能见到太子殿下。
一问,太子殿下居然也好巧不巧的,“也”病了!
再怎么迟钝,这几人也意识到大事不妙。
可没等他们商议出什么结果来,几人就被“请”到洛阳城中,一处隐秘的宅院当中。
囚禁钦使,还是给太子殿下传旨的钦使,这还得了?
几人大怒,却又无奈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一进洛阳城,不,或者说从进入长安城开始,似乎周围就多了一层摸不着看不见的牢笼,将他们这些人死死的困住。
没让他们等多久,宅院里就来了一个玉树临风、 形容俊伟豪迈的中年男子。
此人还未进门,笑声却先一步到来:“哈哈哈,老夫军务繁忙,迎驾来迟,众位钦使恕罪。”
此人看出赖几位钦使的警惕与怀疑,主动解释道:“老夫杨金瑶,承蒙太子殿下不弃,在殿下病重时代掌洛阳诸事。”
这几人说是钦使,实际上只是奉有圣命的军中信使。
这些人大多都没读过书,又常年在军中,如何是杨光耀的对手?
在杨光耀的花言巧语之下,几人迅速卸下防备,被杨光耀给安抚住了。
此时,几名钦使尚还有些戒备之心。
可杨光耀姿态摆的很低,并且一再保证不会限制这几人的行止,更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明日太子殿下有些好转,杨某必定亲自陪同诸位前往宣旨。”
第二日,杨光耀果然守信。
以堂堂东都兵马大元帅的身份,亲自引领几人前去洛阳东宫求见太子殿下。
并且,几人还顺利的入宫,完成了宣旨的使命。
太子殿下果然如杨光耀所言,病坷沉重,满脸病容精神不佳。
刚听完旨意,就承受不住“打击”,昏死过去。
几名钦使更是慌了手脚,心里害怕的不行。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封密旨竟然是皇帝陛下急招太子殿下,前往玉门关侍疾的!
百善孝为先!
不管是皇家还是民间,“孝”之一字都是人人尊奉的铁律。
父亲招儿子侍疾,在民间或许只是一场佳话。
可在皇家,却又有着不同寻常的涵义。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陛下自觉时日不多,招太子到圣驾周围。
明为侍疾,实则以备不测啊!
难怪这一次的旨意,需要涌到八百里加急。
难怪这一次的旨意,先送长安天后,后送洛阳太子。
难怪太子殿下一听之下,就受不住打击……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可这几个钦使却沦落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万一太子殿下受不住打击薨逝,他们作为“罪魁祸首”,必死无疑啊!
再说了,陛下命不久矣,这种天大的消息,按理来说也不容轻易流传出去。
而保守秘密的办法,再也没什么比灭口更容易和彻底的了。
几人被再次送回之前的宅院,周围的防卫果然也比昨日森严了无数倍。
难道,我等竟要死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