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灵气混乱,处于极度混沌的状态,而在菩提树的周围却开始变得逐渐清透起来。
准确一点来说,是菩提树可以净化来自于四面八方混杂的气息,并将其转换成生命本源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这生命本源的关系,所以使得菩提树下成为了大多数人悟道参禅的不二之选。
当然,在这种生命本源的滋养之下孕育而出的菩提果,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此世间不可多得的天材地宝。
“从此地到树梢一共三千六百里,我也曾尝试触及那菩提果,不过在八百里的地方便举步维艰。我只知道,在八百里以上的树冠之上,任然有悟道之人的身影。”
佛陀这是在提醒凌云,他的极限是八百里,而在八百里之上还有悟道之人,也就是说在八百里之上修炼的那些人,实力都在全盛时期的佛陀之上。
希望凌云可以量力而为,实在不行就不要逞强。
凌云微微皱眉心说:原来你们在菩提树下得成正果的方式,就是爬树?
不过凌云倒是可以理解,所谓的悟道参禅其实就是一种对生命本源攫取的过程。
整个菩提树所转化而来的生命本源,几乎全部都在朝着树梢之上的菩提果聚拢。
由此可见,越是朝着更高的地方攀登,生命本源越是浓郁,对于自身的修炼越是有益。
只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极限,根据不同的体制,以及所修炼的功法不同,所以每一个人所能够达到的高度都不一样。
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很多东西,俗称为天赋。
如果一个人修炼达到了他所能承载的极限,他就将会受到生命本源的排斥,进而再想要朝着更高的地方攀登已然是不可能了。
而继续留在下面的空间修炼,对自己的帮助已经不大。
佛陀当年是停止在了八百里的高度,放在整个人族当中称得上是翘楚,人皇相较于他也不过落后了一里的高度,差距仅在毫厘之间。
至于佛陀所说的,在更高的地方依然有修行者,这些修行者都不是人,或是妖,或是魔,又或是神。
关于他们得成正果之后的去向,佛陀也不知道,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所能够了解的范畴。
凌云抬头望着枝叶繁复的头顶,脚下荡起一阵涟漪,脚踏空气拾阶而上,一步尽有三千米。
如此速度吓坏了佛陀与人皇,在他们的世界观中,从来都没有人可以做到像凌云这般。
在菩提树下修行每上一层都难如登天,有时候遇到修炼瓶颈更是好几十年也寸步未进。
可是凌云居然可以一步三千米,宛如扶摇直上。
不过短暂的震惊之后,佛陀与人皇两个人又好像全都明白了。
凌云本来就不是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修士,他本身的实力就深不可测。
举个例子,就好像如果让全盛时期的佛陀站在菩提树下,虽然不至于一步三千米,但想要往上攀登也轻而易举。
因为佛陀的位格属于至此以上八百里的位置,八百里以下无遮无拦。
现在凌云如履平地,倒是让他们好奇,凌云又究竟应该属于哪个高度的位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