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宣旨的人是平公公,据他透露的口风说,是宫里的除夕夜宴上,天子金口玉言,答应了赐婚。
允许董校书和丹城县主结成佳偶。
考虑年纪太小,表示桃李之年再行大礼不迟,先把婚事定下就好。
能迎娶县主娘娘,还是天子赐婚,这桩婚事就是天作之合,天赐良缘,李英兰乐得合不拢嘴。
包了很大的红包给平公公,好好的把人送走。
方桂香和董有林激动的抱在一起。
“孩子他爹!你儿子要娶县主娘娘了!”
“是啊!孩子他娘,你要给县主娘娘当婆婆了!”
这两口子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周围的人,都不吝啬的送上自己的祝福。这时候,董花生还有点在做梦的感觉。
周围住的三家人,养的小厮都机灵得很。
平公公来宣旨,他前脚走后脚就都来拍门送祝福了!
董府的热闹,持续到天明。
繁华的景象,逐渐变多的人口,就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被执笔的画师,增添重彩浓墨。
有好消息不忘分享,第二天起床,就写信告诉在青泥浦的女儿。
而李英兰自己,最挂心的一件事已经了结。
她一直在京城待到了八月金秋。
两位儿媳肚子发动,接连有小孩呱呱落地,董家的人家又变多了。
董花生添了一位弟弟,乳名是虎娃,和董有果生的福娃,有点谐音关系。
董佳音添了一位妹妹,乳名是妍妍。
希望她长大和陈顺雨一样漂亮,再加上佳音的乳名是妞妞,跟了一个女字旁。
李英兰看得出来,陈顺雨生下妍妍,自己有点失望的,许是没有一举得男,所以心里有疙瘩。
作为婆婆,这时候就得表态了。
她在陈顺雨坐月子的时候没少去关心,也给妍妍和佳音一样的疼爱。
渐渐地,陈顺雨自己放下了。
等到九月菊花盛开,孩子们的满月相继办完。
差不多就是一年过去,李英兰打算走,可听方桂香说,孩子小错过认人的时候,李英兰这时候离开,长大就不亲近了。
所以李英兰不得不多留一年,陪着两个小鬼过完一周岁的生辰,她这回是真的要走了。
启程回临安那天,好多人来送。
她回老家,带走了殷家人,老村医一家。
虽然殷家最后开始顺意的解除了奴籍关系,但他们执意要跟着李英兰,故而就变成简单的雇佣关系,不影响殷平安读书。
去了临安,也是要参加鸿胪书院入学考试。
三家人结伴,路上还有刘大江保护,万无一失。
刘大江要从古原县返回青泥浦,故而不算是特意而为之,大家是顺路罢了。
殷平安活泼,有他在一路欢乐不断,高高兴兴的吃喝睡赶路,平安的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如今的临安府城,发生了不小变化。
马车哒哒赶着,在郊外的官道上,可以看见沿途有衙役在尽职尽责的巡逻,保护路上行人安全。
从前还只是二三十里地能见到的,现在刚进临安的地界,就有这种待遇,可谓是安全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