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也想过这个问题了,只要你们愿意回家务农,但凡有一个人交不够税,剩下的部分,我替你们交。”
“代替交税?”这番话引来了一片哗然。
青泥浦的赋税之重,在整个国家也是独一份的。
敢放出这句话,足以令大家活跃心思。
“老夫人真的愿意帮我们到这一步?”
推轮椅的中年男人,终于转过身来。
“当然,如果大家有疑虑,我们可以签订一份条约做保障,有效的保障你们的权益。”
“这……既然是赵总兵的岳母,这点信任我们还是有的。”那中年男人倏然的不好意思起来。
任谁也想不到,李英兰足够敞亮,他们倒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好,明日一定拜访赵府。”那中年男人代替大家回复。
“好,我也静候各位。”李英兰目送他们离开。
等人群散开,她才终于看清楚,以她为中心的地方,不知何时,里三层外三层的抱着人老百姓。
他们大气都不敢喘,屏息凝神的聆听。
现在终于听到了一点结果,周围人像炸了锅似得追着李英兰问。
“我们家亲戚,也有一位因为战事坏了眼睛,他现在是没办法,日子过的苦,您看他的家眷如果种地,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吗?”
李英兰觉得这事儿,既然已经被大家关注了,不妨直接说清楚。
“只要是因为战事导致残障的人,有周围邻居作保,明日都可以来赵府领秧苗享受同等待遇。”
“哎呀,太好了!大喜事!大喜事!!!”
第一个冒头提问的人,得了满意的回答,其他人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接二连三的冒头问。
“我们家情况是……”
李英兰就站在作坊门口听了个七七八八,感觉他们颠来倒去的,就是那些已经说过的问题,她叹了一口气。
“我理解大家激动地心情,不过希望大家给我一点时间,我稍后会草拟一份告示,贴在赵府门口,认识字的自己看。不认字的有人给你们念。”
终于这些人才肯先离开。
“哎,好好好!我们就不耽误您了。”
李英兰现在是行一步都难,好不容易到了作坊内,把新的制约宣布了,大家按照新的制约来。
回家时,正门口围着等告示的,她趁人不注意,从侧门回家。
一篇洋洋洒洒的正经告示写完,念给殷平安听了一遍,他复述无误以后,这才让他张贴出去。
第二天,赵府门口人山人海。
李英兰现身的时候,引发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其实,她昨日张贴的告示,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日过来的人,一些是残障人士,一些则是来看热闹的。
宋云珠母女也身在其中。
坐在附近的茶摊,宋云珠看着那碍眼的老太太,冷淡的嘁了一声。
“她说大话的时候,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姚菁菁蹙眉小声劝告:“娘,您出门前保证过,只看看不说话,您忘了?”
宋云珠又嘁了一声,无奈的闭上嘴,对着李英兰翻了一记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