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当年之惨,众人不禁唏嘘,七嘴八舌到现在,却又都不禁感慨,太原与河东等地,能剩下这么许多人口,已经大属不易。
至于辖区范围,既然李元霸已经兼领河东与太原两路,段志玄透露,今年改武德元年后,许多旧隋政区与郡治办法,都可能会更改。
比如,会把太原与河东合并,改称河东道,辖区以现在太原郡与河东郡旧区为主,一直向北的诸郡都划归河东,而在南边,也会将西河郡划入河东道中。
除此之外,还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举、泰、蒲、虞、芮、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五县。
现在天下大乱,李唐方兴,对各地亲王镇军不但没有猜忌,还特别倚重。以李渊的意思,绛州的位置特别重要,正是扼守着黄河两岸,是由龙门渡河直入关中的必经之地,把原本的绛郡充实扩大,划入两岸不少州县,设大总管领兵戒备,这样可以更加保险。
可惜在选择绛州大总管的问题上,长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争执。
这样一个兼领十几州,保卫长安安全的战略守备要地,当然不可能交给普通臣子去守备。可是未来的太子李建成必定会留在长安,帮助李渊统领全局。能征善战的二公子李世民要负责陕东道的战事,随着李渊称帝日近,想必已经自称西秦霸方的薛举就要有所举动,绝不会容忍李家占据关中后安然称帝,然后俯首称臣,所以李世民所在的陕东道不但不会削弱,也不会更换主帅,还会倾尽关中之力,前去增援于他。
至于李元霸,勇武无敌智略过人,已经是李家除李世民之外的一颗新星,对他的统帅与征伐镇守的能力,长安方面当然没有异议,不过李元霸已经兼领河东与太原两路,虽然主力在西征关中的时候带走,李元霸手下并没有太强的军事力量,不过一个人占据了太大的地盘与拥有过人的实力后,难免会引起有心人的忌惮,如果再把兼顾黄河两岸的绛州大总管一职交给李元霸去领,那么以李元霸的过人实力,再加上均田地所表露出来的政略统制能力,这一块还大过关中面积的土地与过百个郡县全交给他,由着李元霸去整军顿武……
嘿嘿,几年之后,就算李元霸与李渊有父子之亲,不过李渊还管的住他吗?就算李渊成,不过李渊也一把年纪了,李渊之后呢?
本着这样的考虑,绛州大总管一职是绝对不能给李元霸了,不过除了李元霸之外,长安竟然是一时挑不到更好的人选来担当。
人臣,信不过,而且容易尾大不掉。李渊诸子,前面三个都抽不开声,或是不能允许,庶子更加不可能,看来看去,唯有四子李元吉了。
这种事情自然是非常敏感,段志玄起了个头,座中十几人就已经支楞起耳朵仔细听着,等段志玄委婉说完,王君廓等人已经尽明其意。
王君廓微微冷笑,向着魏刀儿与翟雀儿等贼兵出身的将领撇一撇嘴,他们出身贼伙,对这些防范猜忌的事见的多了,不过李渊与李元霸亲生父子,现下李元霸实力很弱,远不及李世民,居然就开始有了猜忌防范之心,这也未免太过了一些。
其实到是他们自己多心,按李渊的想法倒没有这么阴暗,只是考虑到李元霸已经要面对刘武周等北面强敌,象绛州虽然重要,不过只是一个二级的防御设施,不可能设立过多的鹰扬府,布置太强的军事力量,所以这个绛州大总管只需要威望与一定的手腕,能够安抚地方就行,以李元霸的军事才干与勃勃野心,完全不适合到绛州任职。
李元霸倒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段志玄是李渊心腹,绛州总管一职,应该是此来任务之一,想必李世民那里,也会有相应的人选前去询问。
他沉吟片刻,终向段志玄道:“元吉不适合,转告父亲,我的意思是让元吉遥领大总管一职,然后派长史实领总管事,如此最好。”
李元吉不适合是所有人都知道,不过像李元霸这样公然反对,根本不顾忌兄弟之情的,想必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段志玄也不觉愕然,竟然很傻的问道:“卫公为何这么说?”
李元霸也不避讳,又道:“元吉轻浮跳荡,让他做一个将军我都觉得过逾,最多让他做个校尉或是旅率,让他冲锋陷阵到还是把好手,哼,就这还需防他醉酒闹事,耽搁军机。所以,绛州大总管必须由父亲嫡子领任,就让他挂个名,不必真正实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