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谷一战,李渊威望大涨,连带李家,也成为太原与河东道十余郡最受敬重的大世家。收容好俘虏与军资,李渊下令回师晋阳。
另外派了李建成别领一军,恢复西河郡的治安,肃清流寇,靖安地方。
至于历山飞的老巢上谷早就残败,又不属李渊安抚的范围,李渊沉吟再三,决意不理这个烫水山芋,先放着不管。
李府主力则押着大量俘虏,敲锣打鼓,从雀鼠谷一路赫赫扬扬的班师返回。
五六千人,押着十来万人,这种情形当然难得一见,自从出了雀鼠谷后,沿途百姓与官绅士家都闻讯赶到,劳军犒劳。
到了晋阳附近时,不但城中百姓出来了十余万人,连同所有的世家官绅也是一起出城十余里欢迎,看到李府骑兵盔明甲亮,押着十余万俘虏连绵不绝,一个个低眉顺眼,再也没有传说中的悍匪模样,城中上下一起欢呼鼓舞,山呼万岁,声音之高,数十里外都隐约可闻。
经此一事,李渊声望大涨,整个太原已经落入他的掌握之中。
城中的隋军府兵经过雀鼠谷一战,实力损耗,这支军队原本就有不少实力被李家掌握,到得现在府兵上下更是对李渊心服口服。
王威、高君雅两人在雀鼠谷一战中屡战屡败,偏偏李渊不知为何,每次都令两人出战,使得两人又只得屡败屡战,这一场大战下来,两人对李渊积怨更深,又知道李家举事在即,两人恨不得立刻向江都或是西京告变,然后设计将李渊斩杀。
李渊自此一役,威望大涨,自觉以李家实力,可以肆意横行。此次俘虏的历山飞一部人马,除了大部不堪使用,李家看不上眼,还有两三万精锐,也算是百战沙场的老兵,只是以前军纪不严,将帅不力,而且没有盔甲和合用的武器,所以才不堪一击。
晋阳这里上好的盔甲库存极多,而且马槊、步槊、刀、矛等武器的库存极多,完全能够把这几万人全部装备成军,所以一回晋阳,李渊先是遣散了那些不能为军的弱卒,令其返乡耕作,或是在太原与河东等地安置,至于能用的两万多人,则被李家分散安置,先暗中供养起来,只等起事时李渊登高一呼,瞬息之间,就可立得数万强兵。再加上李家原有的大量豪杰之士,都可充做中下级军官,等于李渊在几天之内,就可以组建起一支精锐而强悍的军队。
这些动作,自然瞒骗不了人,不但城中两个副留守明白,就是其余的有心之士,也是完全可以看出,李家动手在即。
与王威等天子心腹不同,城中上下,从世家大姓到普通百姓,都深知此时天下大乱,隋朝必亡,再也没会翻身的机会。
而纵观天下群豪,罗艺只是一个武夫,而且幽州地界苦寒,出产极少,手下有一支强兵不假,可惜底气太差,实力算不得强。
窦建德倒是有点开国之君的样子,仁义,有谋略,现下已经占了河北几个郡,算得上兵强马壮,不过缺点是出身寒微,不论是河北还是山东,又或是关中,任何一个世家,都不会接受让一个寒门之士爬到自己头上。
至于现在正在攻打洛口仓的李密,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蒲山公的出身不比唐公差,动手却先得了先机,而且有桃李子的童谣为他壮了声色,使不少人相信他是真龙天子。手底下精兵强将甚多,确实像个能得天下的样子。
不过李密最大的弱点,也就是他立足的地方。河南中原之地,最利于攻战杀伐,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躲在瓦岗大山里,官兵没有办法,一出山开始攻城掠地,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根据地。
而李密就算打下洛口仓,也还要再破洛阳,只有打下洛阳,才算真正有了点根基,可以有问鼎天下的资本,不然,一切也都只是虚妄。
可惜王世充岂会容得李密轻松夺得整个中原?这个胡儿是现下大隋诸将里最能征善战,也最擅长打硬仗,杨广让他回师洛阳,果然此人领着几万精兵和一些郡兵,硬是在洛口仓扛住了瓦岗军几十万人,两边拉锯战打了几个月,还是分不出高低上下,有识之士都能看出,只要王世充留在洛阳,李密想得洛阳而号令天下,还早的很!
除此几人,那些占了几个州县就建号称王的所谓豪杰,真的不足为道,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