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历山飞原名魏刀儿,大业十一年起兵于上谷,一年多时间便拥众十余万,横连燕赵,北接突厥,原本是河北大豪,怎奈罗艺虎踞幽州,杨公卿、窦建德等人又是实力更强,以历山飞的实力想同时与这些大豪火拼那是绝无可能。况且河北官兵数年间屡败大贼,窦建德越战越强,河北绿林俨然已经以此人为尊,如王须拔这样的大贼也避其锋芒,历山飞虽然强悍,却也只得放弃河北故地,开始往山西发展。
而多年征战,历山飞的十余万兵马中,最少也有三五万精兵,擅长攻坚打硬仗,装备虽然不能和官兵相比,在贼寇中也属精良,实力一涨,野心自然大涨,此次他先派部将甄翟儿围杀了潘长文,然后退兵等候麦收,而麦收尚未结束,魏刀儿与甄翟儿便合兵一处,一时间声威大涨,贼势汹汹,杀奔晋阳而来。
李渊身为太原留守,击败贼寇自然是责无旁贷,只是此次贼兵实力太过庞大,却教他有些头疼。
此次唐公府会议,不但是唐公府中的幕僚亲信,便是两个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两人,也是盔甲整齐,一起参加会议。
众人议论纷纷,到得最后,李世民断然道:“魏刀儿此时倾剿而来,其志不小,不将他彻底击溃,整个山西必定将兵祸连结,况且,刘武周已经反乱,若是两者连合,其祸不小,就再也不是我们能够单独对付的了。”
这一可能性众人自然都是想过,不过李世民如此一说,室内诸人都是脸上变色。
却听李世民又道:“我军步兵少而骑兵多,利在机动,也利在野战。依我之见,王副守的固城守险以待西京派兵来援的想法,断不可行。西京距太原甚远,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现在正是涨水的时候,如何好过来得?况且讨捕大使屈突通也正在关中剿贼,而黄河附近,还有大贼孙平,据众数万,官兵若不解决此人,也不能轻易过来。咱们放着骑兵不用,缩在城里,坐等旁人来救,王副守,以你之见,西京援兵就算是来的快,得用多少时间?”
王威面若死灰,呐呐而言,却是语不成句。
李世民甚是鄙视,此人也穿盔束甲,昂然若一将军状,其实若不是杨广亲信,前来监视李家,哪有资格做这太原副守!
当下自己又接着道:“我们能守多久,尚未可知。而屈老将军到此,最少也得一年,于其将生死交托给别人,不如奋力一搏!”
旁人尚未接话,李元霸却是当先答道:“我意与二哥相同,若是将命运交托别人,不如自己戮力血战一场,纵战死沙场,好过龟缩城中,被人小覤!”
李家两位嫡出公子都持此议,其余众人自然也没有话说,当下计较已定,以两千隋军步卒加抽调各地的骑兵,共约两千五百骑,再加上李府自己的四千骑兵,共六千五百骑,其中骑兵四千五百,步兵两千。
再加上最少六千左右的后勤粮队,此次出征,一共万余人。
若是仅以人数来算,太原留守一共出这么点人马,自然不可能是十来万贼寇的对手。只是天下虽然纷乱有年,但贼寇中人才甚少,世家不支持,仅凭寒门豪杰,很难与装备精良的官兵相斗,而更加要紧的便是李府四千多骑兵,装备精良,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有大量的世家子弟充斥其中,领兵的将领都出身世家,武艺精强,统兵经验丰富,这样一支骑兵力量,可以傲视整个山西与河东两道,若不是历山飞抢在麦收结束前先行出兵,让这支李府骑兵到了上谷附近主动出击,十来万人的历山飞所部,根本不会被李府骑兵放在眼中。
根据敌情动向,李渊决定不再拖延,会议结束后便立刻出兵,先派一千骑由刘统基与史大奈等人统领,各分左右两路,做为前锋,哨探敌情,拖延敌人行进速度。
他自己亲领中军,李建成与李世民一起相随,隋军步卒也一起行动,两个副留守也在中军相随。
而李元霸则与陈演寿、钱九珑等人镇守后军,其实也就是统领后勤粮队。
此时李渊发布军令,已经是化私为公,对李元霸等人也是以官职相称,而不是以父子相称,李元霸听得这个任命,当下极是意外,却也只得先凛然接令。
待军议结束,李元霸看到诸人已经先后离开,便自己悄然折回。
李渊看到他返回,却也并不意外,只是指指自己身前,让李元霸站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