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的自负与骄傲,只怕比长孙无忌还要厉害。
他的二哥李世民,当然是场中最耀眼的亮点。
李府二公子的才能,早就被世人所知。雁门关一战,李世民弱冠之年献奇计破突厥,在太原又广交豪杰,声名直传天下。
李元霸以前还不知道,今日与他一起会议,方才知晓其人其能。
有的人,天生就该位于其它人之上。他的光彩,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住。
只是敬服之余,李元霸却没来由的一阵失落,一时间竟是呆住了。
“元霸,听说你最近习武之余,也在苦读兵书和史书?”
没来由的,李渊突然关注起李元霸来。
说来也是尴尬,李元霸文材政略不如李建成,将略心术不如二哥世民,又不象元吉是最小的幼子,平时在李府里,受到的关注就少了许多。
提起三公子李元霸,最多也就被人称道几声:“李府三公子,好武艺,天生神力,能手搏狮虎。”
今日议事,涉及河东与太原各处的军情民政,李渊突然关注李元霸,却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李元霸也是一呆。他今天打定了主意,只看不说,好生学习这个时代的强者们的谋略与算计,没想到李渊突如其来的把目光注视到了他的身上。
看到他发呆,李渊鼓励他道:“不妨事,把你的想法说给叔父们听一下。”
李元霸倒也并没有把这一点考较放在心上,从容起身,答道:“孩儿看兵书,只是习武之余略略翻阅,并没有什么心得和特别的用意。”
李渊稍觉失望,不过也并没有放在心上。李家已经有李世民这样的统帅大才,李元霸只要有一身强悍的武力,也是个不错的大将之才了。
李元霸原本打定主意韬光养晦,不想乱出风头,可是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股不服之气,怎么也压抑不住,当即又拱手道:“况且孩儿觉得,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姜尚与孙武写兵书时的情形,和现在又不能相类比。孩儿看书,只是看古人犯的错误。”
“哦?”李渊极是意外。
李元霸侃侃言道:“行军做战,因地制宜不可拘泥古法。至于安营扎寨选择地形,以已长对敌短,这些一个普通的参军都能做到,又有什么出奇?所以孩儿看书,只是看那古来大将征战如何败北,然后从中吸取教训,免得自己再犯。”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极为新奇,不但李渊陷入深思,其余在座的人也都面露沉思之色。
李世民反应最快,片刻之后,便忍不住击节赞叹:“元霸此说古人不曾有过,却是极有道理。”
他温和的笑着,又向李元霸道:“只是元霸,统兵打仗没有那么简单,为将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切不可太小瞧了天下英雄。比如符坚征晋,你纵是知道他败因,换了你做符坚,又该怎么办?”
李元霸沉吟道:“符坚麾下兵马众多,其实驳杂不堪,心怀异志的很多,如果换了我……”
他想了半天,终于坦承道:“换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再花十年时间整编军队,使得上下一心,不然仍然必败无疑。”
李世民点头一笑,赞道:“不错。所以为将者需学的东西很多,元霸能从败势中寻胜机,这种想法已经很是不错,再加以磨练,定有大成。”
李元霸淡淡笑道:“我只是个百人敌的材料,李家有二哥学万人敌之术,已经足够。”
兄弟二人向来交好,虽然公厅质辩,气氛倒还和睦。只是刚刚李元霸引起的众人注意,已经被李世民优秀的表现所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