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显赫:得父兄余荫少年即位
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是创业者;刘备有一个核心团队帮助他打天下,也算是第一代企业家;孙权的领土是他爸爸、哥哥打下来的,他应该算是第二代企业家。其实创业有创业的艰难,守成有守成的不易。通常我们总是觉得开创基业很困难,其实守住基业有时候更加艰辛。
孙坚是孙武的后代。中国人似乎有这么一个习惯,姓曾的人说自己是曾子的后代,姓孔的人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代。的确,有好的祖先可以给自己身份地位增加一些分量。孙武是中国有名的兵家,孙策也曾经研究出一套火攻方法,东吴一直沿用临江火攻这套方法,也算是继承了祖先的衣钵。
每家企业都会研究出一套比较特殊的营销方法、经营方式,这是它们的秘方,轻易不让别的企业学习。三国时期三个集团的作战方式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孙权打仗是跟父兄学的,曹操打仗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刘备打仗主要是靠诸葛亮的智谋。
孙坚是拼命三郎,几乎不按照兵法打仗,爱怎么打就怎么打。虽然董卓在当时是非常蛮横的,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怕孙坚,怕到想把女儿嫁给孙策的程度。孙策发展起来以后,当时曹操势力非常大了,曹操私底下也说自己最怕的是孙策。孙坚跟孙策的勇猛可见一斑。
孙坚去打董卓的时候,董卓放火把洛阳城烧了,要把皇帝挟持到西安去。孙坚带人清理火场,有人在一个井里无意中找到了玉玺。玉玺是传国印信,谁得到玉玺,也就意味着谁就可以当皇帝。所以找到玉玺的人很高兴地将其献给了孙坚,孙坚把玉玺当成宝贝收了起来。
这件事很快传到袁绍那里,袁绍就质问孙坚:“你得到玉玺为什么不交给我?我是统帅,你想自己私藏吗?”孙坚否认自己得到玉玺这件事,袁绍说:“有人亲眼见的。”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你料想不到的人去通风报信。于是孙坚跪下来对天发誓,如果他藏了玉玺的话,以后被乱箭射死,果然他后来真的被乱箭射死。
得到传国玉玺到底有什么好处?其实也没有多少好处,相反坏处还很多,谁拿到谁倒霉。不该得到的东西,从来不接触才是最好的,一旦接触了就要提醒自己,不该要的东西别要。不过也不能说玉玺完全没有好处,孙策就是拿了玉玺才从袁术那里借到兵的。袁术想当皇帝,他觉得玉玺重要,就借给孙策三千兵、五千匹马。孙策就靠这三千兵、五千匹马,花了十年时间把整个江东占领了。
孙策怎么那么快就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一?第一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很少注意到江南。由此可见,做企业,最好不要跟大企业扎堆,做大企业不想做的事情反而容易做得起来。
第二是有人才相助。周瑜跟孙策是老朋友,他向孙策推荐了好几个人才,孙策的势力很快就壮大了。会给你带来一班人才的人绝对是你真正的好朋友。孙策这个人有个好处,只要他觉得是英雄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拉过来,所以很多人乐意投奔他。江南的人才大部分是从中原过去的,战乱时很多中原人往江南跑,等到北方安定以后,一部分人回去了,而大多数人都留了下来。
天赋异禀:从小做好接班准备
中国人看人主要看有没有能力。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能光看品德修养好不好,因为人是可以伪装的。中国人看人先看相貌,很多人以为看相就是看第一印象,其实并不是这样。千万不要用第一印象来论断任何人,但是一定要懂得看相。看相其实是一种统计学,把人们的相貌统计起来,可以发现眉毛粗的人大概是什么样,眉毛细的人又是什么样。
孙权是方脸,也叫国字脸。这种人多半寿命很长,孙权活到了71岁。孙权嘴巴大,民间有“嘴大吃四方”的说法,一般这样的人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看人最重要的是看眼睛,凡是眼神很暗淡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前途。孙权的眼睛炯炯有神,《三国演义》中说孙权碧眼紫髯,被认为是富贵相。他出生以后,父亲孙坚非常高兴,认为他将来必有富贵前程。
孙权的爸爸和哥哥费尽苦心打下江山,留给了他。人的一生最幸运的三大事情是:有好的父兄,有好的老师,有好的长官。这三点孙权全都具备了,可见,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人是要自己打拼比较好还是有人帮忙比较好?很多人说 “当然自己打拼好”,这种话其实是在骗自己,有人帮助显然比自己打拼好,有人愿意拉你一把,又何必那么费劲打拼?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父亲把家产给儿子,儿子也不一定要,父亲索性把家产给了社会。我们不一样,不要相信那些听起来很冠冕堂皇的话,觉得凡事都应该靠自己,要把自己放在三国那个环境里去思考,而不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去看问题。
孙权是被栽培出来的,因为他哥哥觉得将来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有弟弟的帮忙,所以孙策在孙权小时候,就带着他一起行军打仗。因为从小就是从战场里滚出来的,所以孙权很有实战经验,19岁就挑大梁了,他知道跟天下英雄争狠斗智是不行的,所以一向采取守势。但是他没有培养好接班人,他哥哥17岁接班,他19岁接班,而他儿子10岁就接班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历史最要紧的是学道理,记教训。如果孙权有这个意识,就应该对接班人的培养格外重视。
孙策临终的时候交代孙权“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有警告的意味,如果孙权不好好干,张昭、周瑜随时有可能取而代之。每句话都有好几种意思,要好好体会。孙策这样说,一方面告诉张昭、周瑜,孙权是我们家的人,你们既然跟我们家交情那么好,就要好好辅佐他;另一方面告诉孙权,印信拿到以后责任是很重大的,要争气。其实孙权也没有信心,但是没有别的办法,硬着头皮也要接班。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接力棒没有到手以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要等接力棒已经传到手里了再想办法。
现在有太多年轻人没有做好当老板的准备就当了老板。
不管你这辈子要不要当老板,都要清楚如果自己当了老板会怎么做。你可以不当老板,但是要懂得怎么当老板。有这样心态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都会不慌不忙,但是很多人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工作。
周旋在曹操、袁绍之间:夹缝中求生存的技巧
孙权掌握了全中国最精华的地带--江东,可是格局始终很小。想要一直保持现状也不太可能,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始终保持现状,比如人与人的关系,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冷漠,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孙权当时就是想要始终保持现状,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保持现状就会落伍,不能随着时代进步,这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孙权接任以后,曹操、袁绍虎视眈眈,都想把他吃掉。有时候在几个很强势对手的夹缝中反而比较容易生存,因为两股势力都想占他的领土,必定会自己先打起来。袁绍打曹操,就是想收服曹操以后收复江南,然后自己当皇帝。
人人都想当皇帝,这是当时社会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但其实当皇帝要考虑的事情非常多,皇帝不只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责任。我常常问一些大老板辛不辛苦,他们说辛苦,心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在一个企业王国里当“皇帝”,也一定要研究怎么才能把这个“皇帝”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