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刘备早有戒心,知道他迟早会成为劲敌。他为了笼络刘备,特别将其引见给汉献帝,叔侄见面,肯定了刘备的皇叔身份,还举荐他为左将军。他把刘备留在许昌,只是为了方便监视。他也十分欣赏刘备,所以不想马上除掉。
刘备心中有数,特别吩咐关羽、张飞,必须格外小心。他自己在住所的后园,种起蔬菜,每天挑水、施肥、浇水,好像很有兴趣,弄得关羽、张飞都在埋怨这位大哥:是不是当了皇叔,又受到曹操的看重,便心满意足了?除了种菜以外,什么都不想做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到哪里去了?
曹操听说刘备种菜,觉得很奇怪。派人把刘备请来,见面第一句话就问:“玄德,最近在家里干什么好事啊?”刘备的定力很好,没有被曹操吓倒,曹操才不再怀疑,并表示请刘备来吃梅饮酒。刘备更是战战兢兢,小心地察言观色,始终不敢相信曹操所说的话,随时提高警觉。
喝着喝着,曹操忽然问刘备当今哪些人是英雄?刘备故意说袁绍、袁术、孙策、刘表、刘璋,曹操逐一加以否定。刘备转答为问,反问曹操谁是英雄?想不到曹操的答案,竟然是“你和我”,就这两个人。刘备真的吓死了,以为曹操要下毒手,筷子掉落在地上。要不是老天帮忙,打了一阵雷,曹操很可能当天就把他抓起来。
由于脑海中有种菜的影子,加上刘备装成被雷吓坏的样子。曹操暂时对刘备没有什么顾虑。也因此,刘备后来请求出兵徐州,曹操才会首肯,放虎归山。
11刘备依曹操投袁绍:忍辱为成功之大义
刘备从曹操处得知公孙瓒为袁绍所破,全家都被火焚,悲痛不已。自己在曹操处,也不安宁。于是自请出征,要截击袁术。郭嘉、程昱劝告曹操,就算不杀刘备,也不应该纵虎归山。
袁术奢侈太过,情势日衰,把帝号让给袁绍,奉召到徐州,被刘备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自己食不能下咽,吐血而死,玉玺被夺往许都,献给曹操。
刘备留守徐州,唯恐曹操来攻,拜托郑玄修书向袁绍求救。袁绍说刘备攻灭袁术,原本不该相助,看在郑尚书面上,才出兵救援。命令书记陈琳,草拟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的种种劣行,张挂于各州郡关隘。
曹操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文传进,曹操读此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从床上一跃而起。一面派兵攻打刘备,自己则亲引大军,要直取袁绍。
郭嘉认为袁绍性迟而多疑,谋士又互相妒忌,不必担心,建议先攻刘备,再作打算。曹操于是以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打得刘备落荒而逃,妻子俱陷,兄弟失散,只好不避羞惭,求袁绍收留。
刘备投靠过公孙瓒、吕布、曹操,如今被迫又要投靠袁绍。长期的投靠生活,使他锻炼出了高度的忍耐性,可以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许多东西,并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这对于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助益。忍辱功通常最难修炼,刘备先把这种最难的功夫修炼好,将来有如倒吃甘蔗,愈老愈香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静观其变。
12刘、关、张古城聚义: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曹操东征刘备,小沛一战,三兄弟失散。刘备投奔袁绍,关羽土山约定三事,暂时和曹操回许昌。张飞原来是庄主,现在重操旧业,在古城安身。由于讯息不通,彼此失去联络,都不知去向。
后来,关羽听说刘备在河北,过五关斩六将,急着要和大哥见面。途中又知道张飞在古城,更是喜出望外。想不到张飞误会关羽投降曹操,非要杀他。刘备得到讯息,赶快设法赶来相会。于是,在古城刘、关、张久别重逢,悲喜交集,再一次证明桃园三结义的精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历尽艰辛,却能够不违当年的誓言,三人同心。
如果关羽投降曹操,获得曹操的赏识与重用,阵前斩杀颜良、文丑,朝廷封为汉寿亭侯,从此为曹操效命。请问:我们对桃园三结义有什么看法?是不是觉得当年关羽的动机,纯粹是自己犯罪在逃,想借刘、张的力量,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而所有的理想,则完全是假的?
刘备若是对关羽没有信心,不可能那么从容应对,很可能死于袁绍之手。于是关羽更有理由,一举消灭袁绍,用不着等到官渡大战,甚至因此而帮助曹操提前完成统一大业,老百姓也不必那么痛苦,忍受长年的战乱。但是,整部《三国演义》势必改写,我们也不必读了。
张飞具有独立经营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并不需要刘备、关羽的助力,但他仍然再度慷慨捐献,把自己的力量无私地奉献给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因古城而加强彼此的信任,奠定了此后共同奋斗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