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培养员工重视成果
假定有个新的方式,让员工自己来设定目标,而不是企业给他们目标,又会如何呢?很多人说,让他们自己来设定目标的话,他们的目标一定是最低的,实际上不然。你真的让他们自己设目标的时候,他们反而觉得责任重大,会考虑定怎样的目标,才有面子,才不会到时候难堪。上面给定目标,他们会抗拒,因为他们不表示抗拒的话,上面一定认为这个目标太低了,会随时调高一点,最后还是他们倒霉。他们一叫,上面就知道,差不多了,不能再加。这是自我保护政策。让员工自己来设定目标,他们一定会去留意别人怎么设定。别人的目标都是一个月3000万,我为什么不定3000万?就算相差也是有限的。由上面定目标,就会变成“这是上面定的,我尽力而为,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反正问心无愧就好了”。这样的目标没有什么效果。同时,中国人又会告诉自己,不能太尽力,这个月太尽力,下个月的目标一定会提高,何必那么卖力?
我们现在尊重员工的工作意愿,让他本人有自己定目标的责任感,同时,既然是他定的目标,他就有务必达成的义务。我们把它叫期待感,只有自己参与设定目标,才会产生实现目标的原动力。至于一些步骤、手续,我们都不需要太多的规定,让员工自由进行。自己设定目标,自我控制,自己去实现目标,这才是真正的自动自发的目标管理。
设定目标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把目标和方针对下属说明白。就是说,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企业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业绩,才能够维持。如果要达到这样的业绩,每个部门应该做到什么地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根据部门目标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样他们就不会含糊,就不会问“那我怎么设呢”,告诉员工大目标是什么,中目标是什么,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设定小目标。
员工设定目标的时候,也要跟上级主管进行深度的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员工的目标提出来以后,如果主管能够接受,那当然最好,如果主管不能接受,也很简单,就问他:“为什么你的目标定得跟别人不太一样?你去看看别人定多少。”暗示他比别人低,他自然就会提高。目标定得太高,也提醒他说:“你这样的目标,真的做得到吗?你打算怎么做?”以免他完不成,会有挫折感。大家都完不成目标,目标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主管要保留最后的决定权,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讨论和沟通,让下属改变目标,但是千万记住,尽量不要由我们来改变他,而是暗示他,让他自己来改,一切都是他自己决定的,他就会负起责任,就有期待感。目标确定了以后,我们就不要再去干涉他,不要老是不放心。要给他更广阔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想。但是,这也不代表可以放手不管了,我们还是得关注他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差错,也要适时提供指导。在下属垂头丧气的时候,问问他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提供一些参考经验,使他更有把握实现目标。我们在考核下属实现目标的能力时,一方面要看其做出的成果,另一方面要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一方面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不断地提升下属的能力。下属的能力提升以后,下一次他定的目标自然更高。这才是实质性的目标管理,而不是形式上的。
实质性的目标管理有以下好处:
第一,可以培养大家重视成果的观念。我们不是纠结于有没有尽力,而是尽力以后,会有何成果,成果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可以加强主管的领导力和沟通力。主管不要老是想着压迫员工、监督员工、控制员工,而是要带领下属自动自发,带领下属建立责任感,带领下属树立非要实现目标不可的强烈的期待感。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主管会处处与下属沟通,随时给予指导。
第三,养成大家自我激励的态度。自己设定目标,自己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自己评估结果,就会产生自我激励。每个人都自我激励,都把事情很快地完成,就达到自动自发的境界了。
第四,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指令,自然没有工作意愿,自己来设定目标,就不得不了解一下目标怎么设,怎么实现,这就是自动自发的起点,工作意愿也会随之提高。
第五,培养大家一切求合理的衡量标准。什么才算合理?要通过大家一起来商量,而不是片面地强调“这就是标准,你非照标准去做不可”。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最后一起协商怎样才算合理。所以,真正的目标管理可以培养大家求合理的态度,使日常管理慢慢走向合理化。
第六,促使上下意见沟通,使得沟通渠道畅通,将来对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有帮助。
第七,培养大家兼顾做人与做事的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