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北伐幽州(六)(1 / 1)

三国我当皇帝 幻星虎 1073 字 2022-04-25

不过既然鲁肃这么说。 那就说明,兖州的蝗灾,确实会影响到冀州。 只不过,影响的收成,没有兖州那么严重。 想到这里。 赵风突然脸色一变。 这个所谓的,没有兖州严重,那是只限今年。 等蝗灾全部跑到冀州,哪怕没有影响到今年的收成。 但这些蝗虫产卵以后,对明年的威胁,那就太大了。 也就是说,冀州明年必然会出现蝗灾。 至于蝗灾到底会达到什么级别,就需要看今年冬天的大雪给不给力了。 如果是大雪给力,那么很多蝗虫卵会被冻死。 如果大雪不给力,那么明年的蝗灾,就会从冀州开始,然后往其他地方祸害。 而且明年的蝗灾,会比今年兖州地区的蝗灾,更夸张。 因为兖州地区的蝗灾,不是集中爆发。 而明年冀州的蝗灾,肯定会集中爆发。 那么,明年冀州,就不是减产那么简单了。 说不定就会绝收! 因为蝗灾过来后,会吃掉青苗。 哪怕后面补种了,明年依然会被蝗虫给吃光。 对此,赵风直接开口道:“可有办法解决?” 鲁肃摇了摇头:“这种灾害,没有解决办法。” “根据史料记载。” “战国时期,每七年,就会出现一次蝗灾。” “秦国,大概是八点八年出现一次蝗灾。” “大汉也是在八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蝗灾。” “这次兖州发生的蝗灾,起因应该是关中大旱导致。” “史料记载,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一说。” “只能靠今年冬天大雪,与来年风调雨顺来自行解决了。” 接着鲁肃又大概介绍了一下,根据历次蝗灾的情况。 先民归纳总结,蝗灾的成因大概是。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至于还没有没有其他情况,就没有摸索出来了。 赵风听后,沉吟了起来。 靠大自然去解决蝗灾,虽然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但这样一来,以后每隔几年,依然会爆发一次蝗灾。 尤其是,蝗灾的爆发,还是伴随着旱灾一起。 本来就已经是受灾之年,结果还要被蝗灾在祸害周边之地,让灾区扩大。 这要是短期爆发几次旱灾,那王朝都会动荡。 而赵风知道,历来皇朝更替,大都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百姓吃不饱,然后流民到处流动作乱。 之后就有人起义造反。 哪怕被镇压下来,国家也是千疮百孔。 处理的好,可能皇朝还会延续,处理不好,就跟现在差不多,各路诸侯纷纷割据一地。 赵风没能力,解决所有的自然灾害。 但貌似蝗灾,还可以想点办法。 那就是……让百姓把吃蝗虫,成为一种饮食习惯。 反正后世,有人喜欢吃所谓的烤蝗虫。 好不好吃,暂且不说。 但说明蝗虫起码还是能吃的! 既然想到办法。 赵风自然就直接说了出来。 鲁肃听后,诧异道:“让百姓吃蝗虫?” “能行吗?” 赵风两手一摊:“行不行,总要试一试。” “万一能行呢?” “那不是说明,以后很难会出现蝗灾了?” 赵风有映像,后世的某些外国入侵物种,就被广大人民群众,吃的快要成为濒危保护动物了。 如果这事能成,以后都不会出现蝗灾了。 虽然靠蝗虫的天敌,也能去抑制蝗灾。 但赵风毕竟对此不太了解,所以也不清楚,蝗虫的天敌,到底是什么。 不过赵风认为,鸡、鸭、青蛙什么的,应该属于天敌的一种。 然后把这些所谓的蝗虫天敌,也说了出来。 就当是两手抓。 只要一边能成功,哪怕不能完全解决蝗灾,也能抑制蝗灾。 鲁肃沉吟了一下:“这个完全可以一试。” “反正主公治下的百姓,大都有养鸡。” 赵风当初还在赵家庄时,就有购买大量的鸡仔,让赵家庄人去养。 后来为了改善九门百姓的生活,赵风提供鸡仔给百姓,百姓来年要还赵风三倍的鸡仔,以此来扩大养鸡普及率。 因为赵风知道,鸡蛋含有高蛋白。 另外百姓养鸡,就算不自己吃鸡肉,也能卖掉换钱,来改善生活。 只是后来赵风治下之地瞬间变大。 赵风也没能力提供那么多鸡仔,让所有百姓都去养鸡。 不过,在晋阳、祁县、元氏、真定四个变法试验之地,还是继续实行了的。 毕竟古代没有所谓的工业提高生产力。 那就只能用畜牧业,来改善百姓生活了。 反正养鸡难度不大,而且散养起来,也不怎么费事。 另外,也不要准备足够的食物,反正鸡也会自己去找食吃。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拟一份文书,交给田丰。” “一,让晋阳、祁县、元氏、真定四地,购买大量的家鸡。” “然后交给魏郡,黎阳、繁阳、阴安、魏县、元城、馆陶、清渊,清河国贝丘、灵县等地。” “至于具体如何分配,就由田丰自己去计算了。” “总之,离兖州越近,配额的家鸡就越多。” “这些家鸡,以后可以按照变法试验地的做法,在那些地方试行。” “二,传令赵云,组织冀州百姓,在那些地方捕捉蝗虫。” “然后把蝗虫送去醉仙楼。” “让醉仙楼把蝗虫做成菜肴,吃一只蝗虫,赏十钱五铢钱!” 司隶地区大旱。 长安一带,一石粮食,已经涨到五十万小五铢钱了。 所以十钱,不算很多。 但一只蝗虫十钱,也不算少了。 短期看,虽然是亏本生意。 但如果长期来看,绝对比明年冀州被蝗灾祸害到绝收,要强多了。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规的做法。 就是官府组织百姓,去捕捉蝗虫,然后一把火烧了。 但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以后出现蝗灾,还是要这组织,这也是要耗费人力物力的。 只有让百姓以后把蝗虫,也纳入食材的一种。 那么蝗灾,或许就会变成另类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