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摇了摇头:“的确是人算不如天算!” “此事要不要告诉奉孝。” “看能不能根据目前的情况,策略上进行一些调整?” 赵风沉吟了一下:“告诉他也无妨。” “而且他也应该知道这些消息!” “看看他对于目前的局势,会如何调整策略。”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等田丰走后。 赵风看向王烈和邴原:“彦方兄、根矩兄。” “二位学习拼音,也都快一年了。” “从这些日子的情况来看。” “我觉得二位差不多可以出师了。” “正好现在晋阳和元氏的摇篮书院,都在大肆招募学生。” “二位也应该参与进来。” “过些日子,就各自前去书院教学!” 王烈行了一揖:“既然赵刺史有此决定。” “我二人自然遵从。” “不过,我二人,谁留在晋阳的摇篮书院?” “谁又前去元氏的摇篮书院?” 赵风沉吟了一下:“彦方兄虽然身体还算硬朗。” “不过年事已高,乃是不争的事实。” “车马劳顿这种事,自然应该让更年轻一些,的根矩兄来跑了。” 说完,赵风看向邴原:“想来根矩兄,也不会有意见吧!” 邴原行了一揖,笑道:“自然没有意见。” “那我就去元氏的摇篮书院,任职假院长了!” 王烈跟着行了一揖:“多谢赵刺史关心。” “那老夫就留在晋阳摇篮书院,任职假院长好了!” 赵风点了点头:“既然二位都没有意见。” “那这段时间,也无需在来议事厅学习了。” “二位在自己的住所,准备一下教学的事宜。” “最好能做份规划,让我过目一下。” 王烈和邴原行了一揖:“这是应该的!” “我等这就告退。” 看到赵风点头示意。 王烈和邴原,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三日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根据各地送来的消息汇总。” “我从中判断出,各地战事,应该要告一段落了。” 赵风诧异道:“元皓兄是如何判断的?” 田丰笑道:“这几年,除了我们修养了一年以外。” “各路诸侯一直在连年征战,根本没有停息过。” “根据粮食赋税的情况,我大致推算到。” “各路诸侯的余粮,应该消耗的不多了。” “如果在这么打下去。” “可能无法坚持到秋收,他们内部就要断粮!” 赵风点了点头:“元皓兄的判断,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连打了这么些年的仗,即便他们动用各种手段,粮食也打的差不多了。” “看来即便秋收过后,以后也不会出现这种连年征战的情况了。” 田丰沉吟道:“主公说的虽然有理。” “但正是因为各路诸侯,都出现这种缺粮的情况。” “所以他们更加渴望扩大地盘,来增加粮食赋税。”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的壮大下去。”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即便郭嘉没有给出更好的策略。” “秋收过后,我们也会参与一些局部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地盘。” “我们多一郡,袁绍就少一郡,此消彼长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而且打消耗战,我们占据绝对的优势!” 赵风好歹修养了一年多。 粮食库存都有六百余万石。 足够支撑赵风打两年的拉锯战。 而袁绍那边,显然没有这么多的余粮来好。 想到这里,赵风突然问道:“对了。” “郭嘉听了目前的局势后,给出了新的策略没?” 田丰摇了摇头:“没有。” “郭嘉当时说,一切照旧。” “即便计划有变,也要等到秋收以后!” “我觉得郭嘉,可能是一时没有想到新的策略,故而有此一说。” “所以我也没怎么在意,自然也没有告知主公。” 赵风沉吟良久:“会不会是郭嘉已经算到,各路诸侯会因为缺粮,而导致战事放缓?” 田丰笑道:“郭嘉真要算到了,他当时为什么不说?” “他当时要是这么说,我还真得承认,自己不如他。” “毕竟他如果半年前就能算到此事,确实要强我太多。” 赵风也没继续这个话题。 别一个没弄好,让郭嘉和田丰对立起来,那自己就成傻子了。 刚想转移话题。 这时邴原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见过赵刺史!” 说完,把手中的竹简,双手呈上:“这是我和彦方兄一起准备的规划。” “请赵刺史过目!” 熊大都不需要赵风示意,就走到邴原的身前,结果了竹简,然后转交给赵风。 赵风打开竹简,仔细查看了一遍。 王烈和邴原,对书院的规划,大致是先从年龄入手。 把男子分为黄口小儿一批,也就是十岁以下的小孩。 这些小孩,会全面培养。 也就是说,这是重点培养对象,不单单只教他们读书识字那么简单。 这是为将来的高级官员,奠定基础。 等这些小孩毕业后,赵风基本上,就不会缺少任用的官员了。 不过时间上比较久,需要耗时十年以上。 从黄口到束发的,分为一批,也就是十岁到十五岁的分为一批。 这些小孩,会分类去教。 有天赋的,教完读书识字,继续教其他知识。 比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 这些人,将来会成为中层官员。 时间上还可以接受,只要五到十年,就可以培养出来。 至于没有读书天赋的,教完读书识字后,就送去训练成新兵。 这也算是以后一个稳定的兵员招募处。 从束发到未及冠的,分为一批,也就是十五到十九的分为一批。 这些人,以简单教识字为主。 除非特别有天赋的,可以稍微培养一下。 其余之人,最好都去当新兵训练。 这样只需要等他们一及冠,在去战场适应一下,立马就会成为精锐。 至于少女,就简单了。 只分十岁一下的一批,和十岁到十五岁的一批。 十岁一下的,按照赵风的新政,会与男童一样培养。 十岁到十五岁的,除了叫读书识字。 建议赵风派人去教她们一些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