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张燕举动(1 / 1)

三国我当皇帝 幻星虎 1069 字 2022-04-25

田丰笑道:“主公是想问,朝廷有没有同意张燕为平难将军吧。” “只要近期朝廷内,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这件事基本上都会通过。” “说不定,现在已经通过了。” “只是派出的使者,还在半路上罢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希望吧。” 赵风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赵风映象中,只知道董卓最近应该快死了。 但具体是什么时候死的,就完全不知道了。 说不定,现在董卓就已经死了,只是消息还没传出来罢了。 田丰看赵风在思考问题,行了一揖:“主公要是没事的话,我就下去忙了。” 赵风收回思绪:“对了。” “马上就要收割冬麦了。” “你传令所有新兵和民夫,按照去年那样,协助百姓收割粮食。” “今年主要帮助的对象,是那些需要迁移的百姓。” “至于其他百姓,可以稍微等些时日。” “另外,要上党郡和常山郡各地县令,开始把荒地都划分出来。” “免得错过了播种时节。”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放心。” “这些事,我都已经交代下去了。”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好。” “收割完冬麦后,这三万民夫,就发放粮饷,遣返回常山郡吧。” “然后在上党郡、太原郡、常山郡,重新招募四万新的民夫过来。” “没事了,你去忙吧。” 田丰喏了一声,然后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巨鹿郡,瘿陶,太守府。 李大目对张燕一拱手:“启禀主公!” “三日前派去给于毒送信的人,刚刚返回。” “于毒不听调令,已经率兵攻入了东郡!” “另外,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等人,准备率兵进入河内郡。” “于氐根率领部曲,离开驻地鄔县,往魏郡出发了。” “主公去了晋阳这么些天,有得到什么收获吗?” 张燕大笑道:“有,简直太有了!” “赵刺史,准备上表我为平难将军。” “你们知道,平难将军意味着什么吗?” 张晟一拱手:“主公本是平难中郎将,现在表为平难将军,能意味着什么?” 张燕笑道:“当然是意味着更多的官职啊!” “以后大家都可以封为校尉。” “另外,我既然是平难将军,自然要负责去平难了,如今哪里最需要平难啊?” 李大目一拱手:“如今天下大乱,哪里都需要平难。” “就怕主公平不过来。” “我看赵风就是个诓骗人的小儿!” 张燕瞪了李大目一眼:“休得胡言!” “这只是其中之一,后面还会连着来。” “只是暂时不能透入给你们罢了!” 这时。 一名哨骑打扮的士兵,快步跑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刚刚收到消息。” “袁绍已经回军屯兵斥丘,与前几天就走袁绍一家老小的叛徒陶升汇合了。” “袁绍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张燕低呼一声:“遭了。” “李大目,马上派人传令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等人。” “就说我即将被表为平难将军,让他们暂时不要妄动。” “尤其是不得进入河内郡!” 李大目一拱手:“喏!” 说完,就带着刚刚进来的哨骑,快步离开了议事厅。 等李大目走后。 白绕一拱手:“主公!” “袁绍刚刚赶到斥丘,就封叛贼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主公都回来两天了。” “赵风……” “赵刺史上表的文书,为什么还没到?”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又或者说,赵刺史是在诓骗主公?” 张燕摇了摇头:“这不一样!” “袁绍等人,都是直接自己封、自己表,只要张嘴一说,自然快的很。” “赵刺史是要向朝廷上表的,需要走很多流程,自然会慢上一点。” 杨凤一拱手:“但现在的问题是。” “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等人,只看到了叛将陶升,被袁绍封为了建义中郎将!” “而敕封主公为平难将军诏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抵达瘿陶。” “即便主公跟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等人说自己被敕封为平难将军,但没有相关印信,这些人如何会信服?” “只怕等朝廷敕封的诏书过来,这些人都已经率兵攻入了河内郡!” 张燕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但如果往好的方面去想。” “这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于毒、眭固、于氐根、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等人,他们分裂黑山军,不听调令。” “至于叛贼陶升,甚至还投靠了袁绍!” “这些人只看到了别人外表位高权重、兵多将广,却没看到,别人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看看昨天送回来的消息。” “青州刺史焦和,兖州刺史刘岱,还有前些日子公孙瓒上表的冀州刺史严纲,还不是说战死,就战死了?” “把这些人剔除掉,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至少我们黑山军内部,更加团结。” “何况,这些人经历了此次大败。” “如果是战死了,我们可以收拢败卒。” “如果没有战死,以后自然就会老老实实,回到黑山军内,龟缩起来做人。” “加上我们之后的大计,总体来说,我们只会更加壮大!” 杨凤一拱手:“主公这么说,好像也有点道理。” “不过这些人,毕竟都是我们的兄弟。” “难道主公,就坐看他们被清剿吗?” 张燕两手一摊:“那我有什么办法?” “他们要私自行动,就要承担私自行动的后果。” “这个后果可能是好的,他们打了打胜仗,然后回来请功。” “当然,我也乐意看到他们,打个打胜仗回来。” “但也可能这个后果是不太好的,那就是回都回不来了。” “如果我们率兵前去增援。” “那我们的后续计划怎么办?” “那以后继续有人不听调令,胡乱作为怎么办?” “难道我们一直都去增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