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看到赵风停了下来。 好奇道:“直接让反贼进攻不就好了。” “反正反贼也拿不下九门。” “何况,反贼在攻城时。” “看到遍地自己人的尸体。” “他们会觉得自己战死后。” “也跟这些尸体一样。” “死无葬身之地。” “士气肯定会比我们更低落。” “等这一次攻城再次失败。” “城下的尸体就会更多。” “下一次再攻城时,反贼的士气会更加低落。” “甚至会出现厌战情绪。” “何必拖延时间?” 赵风听后摇了摇头:“我不担心这些反贼。” “我是担心反贼后方继续增兵。” “要知道,毋级方面还有两万张纯的曲部。” “我们如果打的太快、太狠。” “张纯那两万兵马,可能就会开赴过来。” “到时候,我们就回天无力了。” 典韦沉吟了一下:“我觉得。” “就是因为反贼后方,还有两万兵马。” “所以才应该,快速消灭这一万兵马。” “到时候就算那两万兵马过来。” “我们依然可以拒城而守。” 赵风细细思索典韦说的话。 发现也挺有道理的。 自己现在是根据后世大概的记忆。 单方面认为,张纯的部队会北上,然后进入幽州。 汇合丘力居后,跟公孙瓒战斗。 就算张纯现在不北上。 只要拖延一些时日。 等丘力居打不过公孙瓒时。 自然会向张纯求援。 那时候张纯的两万人,或许更多的兵马。 就会北上支援丘力居了。 等这两万兵马一走。 赵风就可以随意发挥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 赵风也不能保证,张纯一定会北上。 万一张纯根本就没有北上呢? 万一张纯直接南下九门呢? 沉吟了一会:“你说的有些道理。” “看来我得再思考思考了。” 赵风此时深深的想要一个谋士,来帮自己出谋划策。 因为赵风发现。 就算知道最后的结果。 但是面对具体的过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何况,谁能保证过程、结果,一定会按照既定的历史去走? 更何况,那些史书记载的就一定正确? 中间没有个什么记载小错误? 别的不说。 历史上赵风肯定不是九门县令。 还有张辽、赵云、典韦,也都不应该在九门。 那么张纯不按历史轨迹去走。 貌似也很正常? 吐了一口浊气:“派人通知乐童,前来见我。” 典韦一拱手:“遵命。”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在门口吩咐了一下。 就回到了赵风身边。 继续护卫着。 一刻钟后。 甄黍走进议事厅,行了一揖:“赵县令唤我前来,所谓何事?” 赵风点了点头:“确实有件要事。” “需要乐童跑一趟。” 甄黍一揖:“只要黍能办到。” “一定尽力。” 赵风笑道:“放心。” “你肯定办的到。” “此事十分简单。” “就是去各个世家豪强打探一下。” “九门附近哪里有大才。” “九门附近没有,就扩大到整个翼州。” “然后统计好便可。” 甄黍点了点头:“此事好办。” “属下这就去办。” “黍告退。” 赵风点了点头:“去吧。” “越快越好。” 甄黍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甄黍刚走。 张磊就走了进来,一拱手:“城下的尸体,都已经被反贼运走了。” “反贼列阵也已经解散了。” 赵风点了点头:“知道了。” “下去巡视城防吧。” 张磊一拱手:“遵命。”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张磊前脚出门。 甄宁后脚就跑了进来。 一拱手:“启禀赵县令。” “如今封城六日。” “反贼只围困了东城门。” “并没有围困西城门。” “城中很多需要出城的人,都开始有怨言了。” “其中有一些,不太看好我们的世家,也想要出城避祸。” 赵风沉吟良久:“这样。” “公布告示。” “明日开始,每日西城门随机开城门一个时辰。” “想要出城的,早点去排队。” “而且,只准出,不准进。” 甄宁一拱手:“喏。” 说完,就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赵风转头对典韦说道:“典韦。” “派人去通知元福。” “明日开始,西城门随机开城门一个时辰。” “什么时候开城门,由他自己决定。” “开一半的城门。” “只许出,不许进。” 典韦一拱手:“喏。” 说完,就走到议事厅外面去找传令兵了。 翌日。 反贼大营。 一士兵模样的人,快步跑进大营,单膝跪地。 一拱手:“启禀前将军!” “九门西城门,开始放开城门了。” 前将军大笑道:“好!” “我说了迟早会开城门的吧。” “探子派进九门了没?” 士兵模样的人,摇了摇头:“探子回报。” “现在只许出不许进。” 前将军沉吟了一下:“去沿路大量抓捕贱民。” “驱赶贱民到西城门去。” “逼迫九门让人进城。” 士兵模样的人,尴尬道:“沿路的乡村。” “早已空无一人。” “听闻,都躲到山林里去了。” 前将军一拍案己,怒道:“沿路没有。” “不会去其他地方抓人啊!” “九门没有,就去真定抓啊。” “真定没有,就去下曲阳抓啊。” “废物!” “还有,九门现在不是允许出城嘛。” “把那些出城的人抓来也可以。” 士兵模样的人,一拱手:“喏。” 说完,就准备离开大帐。 前将军马上喊道:“回来。” “再派一曲兵卒去假扮贱民。” “每天都去西城门闹事。” “速去办理。” 九门,城门楼,议事厅。 甄黍一脸喜色的走进议事厅。 行了一揖:“见过赵县令。” 赵风抬起头,看向甄黍:“看你一脸喜色。” “肯定是有喜事了。” 甄黍笑道:“正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黍的多番询问。” “总算打听到不少大才。” 说完,就从胸口摸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 典韦马上走下去。 接过竹简,然后提给赵风。 赵风打开竹简。 入眼第一个名字就是田丰。 第二个名字就是审配。